導讀據參考消息,德國媒體報道,ofo將負責任地撤出柏林,這是德國迄今為止唯一的自行車場所,柏林的ofo將被清理并轉移到其他歐洲市場。ofo共享
據參考消息,德國媒體報道,ofo將負責任地撤出柏林,這是德國迄今為止唯一的自行車場所,柏林的ofo將被清理并轉移到其他歐洲市場。ofo共享單車發言人表示:“這是基于相關市場表現的戰略決策,不排除其回歸德國市場的可能性。”
數據顯示,ofo于2017年10月進入德國,約3000輛自行車首次投入使用。當時,自行車共享服務已經在德國遍地開花,由德國交通運營的領導者德國鐵路公司(Deutsche Bahn)和萊比錫的公司“Next Bike”擁有的“Call a bike”占據了德國自行車共享市場的絕大部分。
ofo的進入擾亂了這個市場,但它本身并沒有占據任何優勢。根據這份報告,這種激進的進入市場的方式令人擔憂,因為它暗示了共享自行車被接受的風險。
與ofo的退出形成鮮明對比的是,mobike在德國站穩了腳跟,并已經在杜塞爾多夫和科隆推出了自行車共享服務。此外,本月初,ofo宣布將開始關閉在澳大利亞的業務,并在未來60天內逐步結束在澳大利亞的業務。
在此之前,6月份有消息稱,ofo新加坡團隊50%的員工都收到了裁員通知,與ofo合作的新加坡當地一家物流公司也打折出售了ofo共享單車。雖然官方后來予以否認,但也暴露了ofo在當地的艱難處境。
根據各種消息,ofo的海外市場不容樂觀。在國內市場,ofo也面臨著來自莫比克和哈羅的巨大競爭壓力。在無存款化成為趨勢的情況下,ofo取消無信用抵押的做法似乎有些格格不入。改變的方式,無論是身體廣告還是信息流,都是形式大于意義,效果不明顯。
在這樣一個內憂外患的局面下,考慮到海外市場比國內市場更難操作,成本更高,盲目擴張時收縮撒網是明智之舉,也是無奈之選。
原標題:ofo宣布退出德國,海外市場收縮是必然選擇。
編輯:李曉玲。
本文就為大家講解到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