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在本月13日正式發布了第二代線程裂土器處理器,最高32核64線程的Threadripper 2990WX堪稱臺式機的核心霸主,一舉將去年騎在頭上的18核32線程的i9-7980XE甩下。英特爾自然不會示弱,有傳言稱將部署28核的至強白金處理器來對抗開膛手線程,爭奪內核數量已經成為HEDT平臺的主要競爭手段。
AMD的第二代線程裂土器最多有32個內核和64個線程。
但是對于大多數普通用戶來說,真的可以使用多達16甚至32核的CPU嗎?顯然,答案是否定的,雖然多核對于視頻渲染、影視后期制作等內容創作應用有著獨特的優勢,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靠它為生,只有相關從業者才需要它。而且往往幾千甚至上萬的高端桌面CPU,普通消費者是無法接受的。
2700X或8700K在貼吧和論壇隨處可見。
其實對于大多數用戶來說,主流的桌面平臺已經可以滿足需求了,比如AMD的銳龍7 2700X,英特爾的酷睿i7-8700K。自前者發布以來,關于這兩款CPU的爭論從未停止。很多朋友在安裝機器的時候不知道是選擇2700X還是8700K。今天筆者就給大家一些關于購買的建議。
先說結論:
1.選擇i7-8700k;作為主游戲;
2.如果有渲染和設計要求,選擇銳龍7 2700X;
3.至于游戲和渲染,就看哪個部分占比更大了。更多游戲選擇i7-8700K,更多渲染和設計選擇7 2700X。
筆者將談談這一結論的依據。
先說游戲。這是筆者對銳龍7 2700X做初評時的數據。有四款游戲,兩款為DX12/DX11,DX12為《古墓麗影:崛起》 《殺手 6》,DX11為《GTA 5》。銳龍7 2700X和i7-8700K的測試環境除了主板平臺都是一樣的。內存頻率統一設置為2933MHz,顯卡為華碩的GTX 1080Ti,游戲畫面和分辨率設置詳見表格。
除了黑仔6,其他三款游戲銳龍7 2700X和i7-8700K的差距都在6幀以上,最大的是《絕地求生:大逃殺》的25幀,其次是《古墓麗影:崛起》的14幀和《GTA 5》的6幀。
游戲銳龍7 2700X基本上全面落后于i7-8700K。究其原因,目前大多數游戲都沒有針對多核進行優化,無法充分利用所有內核。這些游戲對頻率還是比較敏感的,而且頻率越高幀率越高,所以i7-8700K在頻率上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再來說說渲染。這里我們以Cinebench R15的多線程測試為例。為什么選擇Cinebench R15作為CPU的渲染能力?因為Cinebench本身是基于MAXON公司的獲獎動畫電影4D特效軟件打造的。該軟件被世界各地的工作室和制作公司廣泛用于3D內容創作,因此Cinebench既可以作為CPU測試的基準,也可以作為測試CPU渲染能力的軟件。
從結果來看,銳龍7 2700X大幅度領先i7-8700K近26%,這是因為銳龍7 2700X在核數和線程數上優勢明顯,比i7-8700K多了兩核四線程。但是渲染類的應用往往取決于核心和線程的數量,更多的核心可以更快地完成渲染,從而縮短工作。就像做家務一樣。三個人一起做肯定比你一個人做要快。
所以選擇2700X還是8700K,就看你用它做什么了。如果主要選擇8700K玩游戲,可以憑借頻率優勢獲得更高的幀率。如果用于渲染和設計,或者建議選擇2700X,更多的內核和線程可以讓你更快的完成工作。
價格方面,目前JD.COM瑞龍7 2700X售價2649元,i7-8700K售價2899元。2700X比8700K便宜250元,而且它的主板平臺兩邊差不多,高端是Z370/X470,低端是B360/B450,這樣一來,2700X的性價比更高。當然價格在2300-2400元左右的i7-8700K會更劃算。
原標題:2700X還是8700K?是時候結束A/I爭端了。
編輯:李曉玲。
本文就為大家講解到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