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漸暖,又到了學一些實用生活技能的季節。
在之前的內容中我們介紹了如何打蚊子(夏天蚊子總打不中?你需要這份徒手滅蚊秘籍),經過了一年的練習,想必各位粉絲已經是成熟的蚊子殺手了,這回我們將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
文 | Seni 視覺 | 昭昭昭 導演&特效 | Ys 實習生 | 小名宇
蒼蠅之所以腳底抹黃油一般逃生技能滿點,要從它的生理構造說起。昆蟲有復眼,復眼由數百上千的小眼組成,小眼能在視野中的狹小范圍內感光,每一個感光面產生昆蟲視覺的一個單位像素。
蒼蠅的世界分辨率很低,但復眼中的4000多個小眼賦予它寬廣的視野,幾乎達到了360度全覆蓋,能夠感知四面八方的危險。
除了視野寬廣,打蒼蠅時,蒼蠅似乎總能預判人類的預判,在拍子落下前就從容逃脫。這項技能源于蒼蠅與人類不同的圖像處理速度。
包括人類在內的生物在用眼睛看運動中的物體時,大腦會將眼睛中捕捉到的一幀幀圖像融合成動態影像。面對同樣的運動畫面,不同的生物能夠捕捉到圖像數量不同,人和蒼蠅的差異就像標準攝影機和高速攝相機。
平時你可能感覺不到這種視覺差異,下面我們假設面前有一只燈泡。當燈泡閃爍頻率較慢時,你能看到閃爍,當閃爍頻率提高到一定程度,閃爍速度超過人類大腦捕捉畫面的速度時,你只會看到持續、穩定的光,感覺不到閃爍。熒光燈、屏幕發出的都是閃爍光,但眼睛能夠觀察到的閃爍頻率存在極限,這個極限就是“臨界閃光融合頻率”(critical flicker frequency)。
人類視覺的臨界閃光融合頻率在5-60Hz左右,如果我們把每次閃爍當成一個畫面,相當于每秒捕捉5-60個畫面。具體數值受到不同的環境明暗、年齡、健康狀態、疲勞度等因素影響。通常體型小的動物,臨界閃光融合頻率較高。棱皮龜只有15Hz, 花栗鼠可以達到100Hz ,而蒼蠅則達到了驚人的250Hz。
科學家發現臨界閃光融合頻率與生物感知時間的能力有關。臨界閃光融合頻率越高,單位時間內接受的畫面信息越多,對時間的感知越慢。同樣的動作,人類覺得自己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烏龜可能根本反應不過來發生了什么,而蒼蠅的臨界閃光融合頻率是人類的數倍,這一套動作在它眼里就慢如太極。這些差異或許并非偶然,對于小型動物來說,處理畫面信息比天敵更高效、時間流失“更慢”,能夠幫助它們快速發現危險并躲避,提高生存幾率。
憑借這一被動技能,蒼蠅總能及時發現人類并策劃逃跑。與敏銳視覺配套的還有是它強勁的運動能力。為了更快更精準地逃走,蒼蠅不會原地胡亂起飛,而是在整合視覺信息后,快速調整腿和身體的方向、蹬地“彈射”出發。比如當危險從正面襲來時,蒼蠅會將中足向前移動, 然后蹬腿,向后方跳走。
當危險來自側方時,它的身體會快速向反方向傾斜并跳走:
對付逃生天賦點滿的蒼蠅,人類也并非完全無能為力。既然蒼蠅預判了人類的預判,那我們人也可以預判蒼蠅的預判。根據蒼蠅的彈跳路徑,科學家建議,想提高拍蒼蠅的命中率,最好不要拍蒼蠅的起始位置,而是要瞄準靠前一點的位置。
你學會了嗎?實在學不會的話,還是尋求殺蟲劑的援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