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中國汽車產業再度迎來“里程碑”:前8個月汽車出口量達創歷史的191萬量,使得中國超越德國,成為僅次于日本的汽車出口大國。
在疫情肆虐、歐洲能源危機和供應鏈不穩定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下,中國汽車產業依然能頂住壓力創造歷史實屬不易,同時也讓人認識到,中國汽車品牌在國際舞臺上有了更高的地位和話語權。
中國汽車出口保持強勁增長勢頭,新能源車企可謂“功不可沒”。以比亞迪為例,今年9月新能源乘用車出口環比增長率超50%,再加上亮相海外頂級車展、在海外市場發布新車等舉動,比亞迪近來的表現可謂是賺足眼球。
(比亞迪參加巴黎車展,圖源比亞迪官網)
個人認為,全球汽車產業正處于傳統燃油汽車向新能源汽車過渡轉型的重要階段,而中國又是世界范圍內對新能源車支持力度最大、政策寬容度最高的國家之一,誕生了諸多綜合實力強勁的新能源產品。新能源車將會成為我們出海征戰的“利矛”,助中國汽車產業披荊斬棘。
此外,中國車企不光要主動嘗試“走出去”,更需要思考如何才能“站住腳”,讓中國新能源品牌在海外市場生根發芽,甚至長成參天大樹。小雷認為,“積淀”和“技術”,會是兩個不可或缺的關鍵詞。
“出海”戰事不可能一蹴而就
征戰海外市場,重點是兩個字,“深耕”。以比亞迪為例,比亞迪的出海動作可不是這兩年才開始的,最早可以追溯到1998年。當時,比亞迪意識到了出海的重要性,在同年成立了歐洲分公司,而在幾年之后,美國分公司、韓國辦事處、日本分公司和印度工廠也相繼成立。
(比亞迪F3DM亮相2008年日內瓦車展)
2007年,比亞迪汽車與葡萄牙、安哥拉、佛得角等國家和地區的汽車貿易商正式簽署汽車出口合作協議,進一步推進海外戰略的發展。
另一方面,在乘用車大舉鋪開海外戰略之前,比亞迪的商用業務就已經在海外市場打出名堂。比如說,比亞迪的汽車租賃和出租車公司在印度、墨西哥等國家已有布局,比亞迪的純電大巴遠銷美國30多個州,甚至在個別地區還成了壟斷品牌……
(比亞迪三車年內歐洲交付,圖源比亞迪官網)
不難看出,就“出海”這個動作而言,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能夠在某個時間點實現爆發式增長并非“巧合”,而是有一定的積累。比如說時間的鋪墊,比亞迪花了很長時間在海外進行布局,摸清目標市場的文化、政策和市場特征等,為全面出海打下基礎;比如說其他業務的先行進場,率先在海外市場建立起口碑,進一步加深了對市場消費者的了解進而制定本土化的商業戰略,最終為乘用車等關鍵業務的落地和發展降低了難度。
此外,汽車品牌出海,“機遇”也非常重要。比亞迪王傳福曾說,“現在的(汽車市場)不是大魚吃小魚,而是快魚吃慢魚。”。在市場即將發生動蕩甚至是洗牌之際,企業的市場嗅覺靈敏與否,將直接決定前途命運。最典型的例子是,在新能源轉型的浪潮中,積極轉型的企業能夠乘風而上銷量節節高升,而有些廠商動作稍遲一步,就已經落后一大截。
為此,比亞迪乃至中國汽車產業的出海業務能夠紅紅火火,除了需要一定的海外市場沉淀之外,也離不開對歷史機遇的準確把握。而如今的“歷史機遇”正是市場需求的旺盛和自身技術的優勢,適逢全球汽車新能源大轉型,而且中國新能源車在綜合產品力上的全面出挑,讓比亞迪等品牌遇到了真正的“歷史機遇”。
新能源車出海,由技術開路
小雷此前已經多次闡述,中國品牌的新能源車在整車技術上,對比海外市場中的傳統品牌產品,有著一定的技術優勢和體驗優勢。
中國汽車產業早就不可同日而語,在整車制造上,以比亞迪CTB為代表的新技術能一舉提升新能源車的安全性、操控性和穩定性,更好地利用了底盤結構空間,提升駕乘感受。
(比亞迪展示CTB技術,圖源比亞迪官網)
同時,在電池技術、電控技術等核心技術上,中國新能源車實現了電耗低、里程長、充電快、抗低溫等優點。比如比亞迪的刀片電池技術,同時兼顧性能和安全性,在歐洲這些高緯度市場體驗優勢得到了進一步放大。
最后,智能座艙、高階輔助智能駕駛等前沿技術早已在中國新能源車中普及:高自由度的車機系統、全場景的語音對話能力提升了整車的交互體驗,OTA能力的加入則給予車輛持續進化的可能性。
換言之,在新能源車領域,海外傳統品牌除了品牌優勢外,產品體驗已被全面反超。正因為如此,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新能源品牌的海外銷量在持續攀升,7月比亞迪海外銷量4026臺,8月銷量5092臺,9月銷量7736臺……
銷量成績證明,“靠技術打口碑,靠口碑沖銷量”的策略是正確的,且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長遠來看,小雷不難預判比亞迪的海外銷量仍有比較可觀的上漲空間,且會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保持增長。當然,這個判斷的前提是中國的新能源品牌,尤其是比亞迪需要持續地保持產品和技術層面的體驗優勢,對競品形成競爭優勢。目前來看海外大多數傳統品牌的新能源產品在產品力上無法和比亞迪正面競爭,但比亞迪也不能就此松懈。
對應的,比亞迪還需要持續地進行技術迭代和產品優化,尤其是要積極地以國內競爭的態度帶到國外,而不能“大意輕敵”。對全行業而言,認清當前的客觀情況也很重要,雖然整體汽車出口創新高,但我們此前也發展,在歐美等關鍵市場中,中國汽車品牌尚未能打開缺口。據公開數據顯示,今年7月歐洲新能源車銷量Top20榜單中無任一中國品牌的產品入選,可見中國新能源品牌仍需努力。
只不過,小雷相信國內市場的激烈競爭定會讓中國汽車行業處于良性發展之中,各種優秀的產品會層出不窮,世界新能源車汽車的舞臺,始終會由中國車企擔當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