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iQOO和小米9之間的糾紛鬧得沸沸揚揚。雖然一美元的差價是整個網絡爭論的導火索,但兩部手機的差價并不是一美元那么簡單。基于驍龍855打造,小米和iQOO的調性差異注定會導致不同的產品路徑。一個是以拍照為主的“戰斗天使”,一個是追求極致性能的重型旗艦。兩個位置相同的親民旗手之間的較量注定精彩。
這個《尖Phone對決》選擇的配置也挺有意思的。8 128GB的小米9售價3299元,8 128GB的iQOO也是中配。不過3298元的價格也比小米9少了一塊錢,光是價格就能瞬間激起一股濃烈的火藥味。紫禁之巔,誰能勝,官位高低而看。
手感和視覺上的“明爭暗斗”背后是雙胞胎的“明爭暗斗”。
小米9號稱好看會玩,所以在設計上做了很多功課;在受夠了小米8劉海平之后,這次在正面采用了面積更小的“水滴屏”設計,并采用了微縫聽筒設計,進一步減少了頂部的占用面積。
小米9和iQOO都采用水滴屏。
iQOO的前頂延續了其X系列手機的設計,還采用了“水滴屏”和微開槽聽筒的設計,大大減少了屏幕上前置攝像頭區域的占用。與小米9相比,兩款手機的頂部設計非常相似,但仔細觀察兩款手機的微開槽耳機時會有一些不同,但在底框上iQOO和小米9幾乎沒有區別。
小米9和iQOO的下邊框非常窄。
屏幕參數方面,小米9采用6.39英寸三星AMOLED屏幕,分辨率為2340 x1080,屏占比為90.7%,采用康寧第六代大猩猩玻璃。IQOO的屏幕是6.41英寸的三星AMOLED屏幕,同樣分辨率為2340 x1080,屏占比為91.7%。
小米9和iQOO很像。
正面來看,小米9和iQOO在水滴比例、微開槽耳機、底框以及整個屏幕方面有著99%的相似度,兩款手機在設計上的差異從背面和邊框開始逐漸發散。
小米9是由小米6設計團隊設計的,所以小米6的設計靈感在背部設計上被大量吸收。背部采用全曲面玻璃機身,握感非常圓潤舒適,整體風格頗為傳統。
小米9和iQOO的背面對比。
另一方面,iQOO的背部主題明顯以酷炫風格為主,將速度融入背部設計,通過隱藏的七彩LED條和電光線條形成夜燈軌跡質感,從視覺角度帶來馳騁的沖擊。在日常使用中,你根本不知道下面有這么智能的燈帶設計。結合消失過渡的效果,整體外觀低調且富有質感。
但是當你設置燈光效果時,LED燈帶在通知、通話、音樂、充電等場景下會有不同的燈光效果體驗。這會給人一種明亮的感覺。
小米9和iQOO相機對比。
在后置鏡頭的排列上,兩款手機也非常相似,都是垂直排列,有三個攝像頭和閃光燈,但小米在后置鏡頭上花了更多心思,在頂部鏡頭增加了漸變光圈修飾,可以隨光線逐漸變化,鏡頭采用藍寶石玻璃鏡頭保護,更加耐磨。
小米9和iQOO的頂級對比。
機身頂部設計有兩個品牌的風格。比如小米9已經回歸紅外遙控,與小米智能生態鏈中的空調、電視無縫連接,但取消了耳機孔;IQOO保留了3.5毫米耳機插孔,延續了用戶的使用習慣。
小米9和iQOO右邊框對比。
機身側面的按鍵布局已經成熟,兩款手機左側都設計了獨立的AI按鍵。iQOO還在按鍵表面做了巧妙的紋理設計,增強了觸感,并做了AI標識。同時增加了兩個壓敏按鍵,與物理按鍵“虛實結合”,在功能上融入了未來感。相比之下
小米9和iQOO在尺寸上非常相似,但是在參數上有一些不同。iQOO比小米9略厚,因為它配備了4000mAh的大電池。但iQOO的左右邊框融入了“極速藝術”的設計語言,打造出了極具壓迫感的超平中框,視覺厚度大大降低。
總的來說,小米9是潮流導向的設計,而iQOO則是兩種矛盾風格的統一,但在低調而有質感的背部有著炫麗炫酷的燈光效果,也滿足了追求極致性能的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兩者在外觀上都有各自的特點。只能說,人各有不同的意見,選擇自己喜歡的。
驍龍855以游戲儀式感與iQOO并駕齊驅。
相比驍龍855,iQOO和小米9在配置上無疑是頂級的,而且都采用了LPDDR 4X閃存,所以性能的基準測試差距往往體現在兩者的優化上。此前iQOO和小米的兔子跑分都超過了40萬。從基本的角度來看,表演比賽不會太讓人意外。首先,顯示三個基準運行點。
從安兔兔和Geekbench的分數來看,兩者相差不大,但iQOO在GPU性能上要優于小米9。為了繼續驗證兩者的性能差距,我們將測試游戲的幀率和散熱緯度。
王者榮耀/吃雞圖片實測幀率。
這里我們用Gamebench來衡量游戲幀率。
,小米9因為兼容性問題,目前并不能運行。在開啟最高畫質的前提下,iQOO王者榮耀與刺激戰場幀率十分穩定,平均幀率都達到了最高幀率60幀、40幀。
觀察整條幀率曲線,王者榮耀近似一條直線,游戲幀率十分穩定。而刺激戰場則有著兩處小波動,整體游戲體驗仍然十分流暢。
王者榮耀團戰大招觸發“烤機”實測
除此之外,為了應對王者榮耀大規模團戰的情況,我們使用弈星在訓練中不斷釋放大招,以此觀察幀率穩定情況。
在測試了五分鐘之后,iQOO平均幀率仍然穩定在60幀,幀率曲線十分平滑,并沒有出現波動情況。在大規模團戰當中,iQOO強悍的性能依然能夠保持流暢高畫質的游戲體驗。雖然小米9沒有工具實測,但從實際體驗來看,855的表現也毫不遜色,穩定在60幀沒有問題。
使用CPU Throttling Test對兩款手機測試了15分鐘,我們來看看各自的表現。
隨后我們使用FLUKE TiS60檢測了兩者的溫度:
在性能方面,iQOO的均值比小米9要略低,這可能與其核心調度的方案不同有關系,而溫度方面,兩者大致相當。
情懷儀式感加持 拿上iQOO人人都是頭號玩家
從以上跑分和幀率實測的部分來看,iQOO和小米9在性能上難解難分,可謂不分勝負。不過如果從實際游戲體驗來說,兩者還是能看出差距的。
一個重要的差距就是,相比于小米9來說,iQOO在機身中框處加入的Monster Touch壓力按鍵絕對可以稱得上游戲的物理外掛,它可以通過映射的方式實現四指操作,普通小白輕松實現復雜連招,iQOO游戲手機級別的手感是直接對傳統手機的游戲體驗實行“降維”打擊,這一點是小米9所不具備的。
與此同時,iQOO還通過AI調度讓玩家在連殺的時候體驗到酷炫的燈效,而背部的隱藏式Monster Halo燈帶也讓游戲體驗更具儀式感。這種游戲情懷是iQOO在硬實力背后的軟性人文體驗,而這種情懷恰恰是“鋼鐵直男”小米9所缺失的。
通過極致性能吸引游戲用戶,iQOO這次的發力點與小米9有很大的不同,而小米9這次的重點則是放到了拍照上面。
IMX363不敵586 4800萬加持小米9拍照取勝
小米9和iQOO后置都采用了三攝設計,其中小米9采用了4800萬主攝、1200萬人像鏡頭、1600萬超廣角+微距鏡頭,而iQOO采用了雙核1200萬主攝、1300萬超廣角、200萬景深攝像頭。
其中看點最大的還是在于IMX 586和IMX 363兩枚傳感器之爭。IMX 363去年在旗艦上應用非常廣泛,各家調校的也都比較成熟。而IMX 586在Quad Bayer陣列下,既能保證更好的解析力,也能在暗光下擁有出色的細節表現。
在樣張對比中,兩者的調色風格并沒有形成太大差異,整體風格粗看下比較相近。但縮放之后,你可以發現搭載了IMX 586的小米9在細節上要更加豐富,而iQOO的在高光處已經丟失了部分墻體紋理。
這里小米9設置了兩種4800萬,一種是普通模式下的“插值”4800萬,可以通過算法來彌補暗光環境下進光量缺少的情況;另一種是專業模式下的“直出”4800萬,需要更苛刻的光線環境。
在這組樣張中,小米9搭載的IMX 586就很好的發揮了暗光環境的優勢,相比于iQOO的IMX 363,對于表面紋理細節有著更好的解析力,條紋清晰,并沒有出現模糊的情況。
作為一款追求極致性能的產品,iQOO這次受眾群體更貼近游戲群體,所以在鏡頭玩法上只帶來了超廣角。而小米9不僅擁有超廣角,還具有一枚支持2倍光變的人像鏡頭,景別上要更加豐富。
這組樣張我都采用了2倍變焦,顯然光學變焦細節更勝一籌。
從超廣角仰樣張來看,iQOO的度數要大于小米9,表現上更加趨向于魚眼頭。不過在暗部細節上,iQOO還有優化的空間,后期在算法上進行改善。
至于調色風格,那就是見仁見智了:
在調色風格上,iQOO偏向色彩鮮艷,飽和度更高;小米9則要“清淡”許多,傾向于自然成色。
在自拍方面,我認為vivo的美顏算法一直十分出色,這次也不例外,iQOO在磨皮的同時保留了細節部分,并沒有太多的涂抹痕跡。
總的來說,小米9擁有不錯的解析力和豐富的景別,更加適合那些追求拍照畫質和玩法的用戶。而iQOO的拍照雖說不如小米9,但IMX 363這枚“老將”CMOS放在現在依然非常出色。
一來是IMX 363本身素質不差,單像素尺寸為1.4μm,支持Dual PD全像素雙核對焦。二來是去年旗艦機型的大規模使用,使得IMX 363的調校更加成熟,成片也擁有不錯的觀感。
小米數字系列以及MIX系列之前也采用過IMX 363,這次IMX 586接棒可以看出小米正努力押寶拍照方面。而iQOO采用IMX 363一方面是定位不同,IMX 363也足以滿足用戶群的需求,另一方面則可以繼承X23的調校經驗,帶來驚艷的拍攝效果。
定制系統高度趨同,AI玩法各有千秋
再來了解一下小米9和iQOO的系統設計,iQOO和小米9均搭載了基于Android 9的深度定制系統——Funtouch 9和MIUI 10,兩者的系統已經趨于成熟,且培養了各自忠實的用戶群,系統升級也更著重于修修補補,你可以看到兩者的功能體驗已經高度趨同,趨于穩定。因此這次我們更聚焦于兩者在AI方面的差距。
說到這兩家的智能語音助手,小愛同學更多是搭載在不同IoT終端上,從而構建起一整套的智能生態系統,而Jovi則更加聚焦于智能指令,通過預設學習來便捷生活。
從這個角度來看,你會發現小愛同學內部頁面大多是基于“聽”的簡單指令,有利于小米旗下IoT設備的交互;而Jovi的組合指令可以進行自由添加功能,從而形成自動化的便捷操作。
小米9這次終于加入了用戶新年已久的Game Turbo游戲模式,可以增強游戲觸控,游戲顯示效果,定制化音效參數等功能。
iQOO則是在vivo Dual-Turbo的基礎上升級為vivo Multi-Turbo,整合網絡、散熱、AI、游戲及底層中央核心資源等多維度優化;還為游戲玩家帶來游戲魔盒功能,可以更加專注游戲體驗。
總體來說,iQOO和小米在手機功能設計上都很成熟,功能也在逐漸趨同。不過在AI智能助手上兩者還是有所不同,這也是由兩者的發展戰略而定。
44W快充全面碾壓 小米9充電續航毫無招架之力
在人人“電量焦慮癥”的今天,手機續航能力一直是用戶選購的核心。從參數來看,44W快充+4000mAh電池讓iQOO在這一局的對比直接是碾壓式的。
前面我們提到,iQOO機身厚度要比小米9高出0.9mm,這一戴殼就能忽略的厚度為iQOO帶來了額外可觀的700mAh的容量,直逼商務旗艦。
雖然目前各家都擁有不同的節電策略,但碰上目前的安卓生態,我只能說收效甚微。你也不可能讓每個用戶都采用“黑域”“綠色守護”一類的手段,所以我認為還是選擇大電池容量提高續航要更為靠譜。
而更為驚喜的是iQOO搭載的44W快充,它具有兩顆轉化率高達97%的電荷泵IC,搭配上FFC充電算法,并采用了雙路分離式IC設計,由此實現了速度更快、溫升更低、兼容性更好的充電體驗。
而小米搭載的是傳統的27W快充,在充電速度上可謂遜色不少,兩者的差異可以直觀的從充電速度上看出來。
在擁有著4000mAh大容量電池的情況下,iQOO依靠vivo Super Flash Charge仍然在半小時內充到87%,“電量焦慮癥”這下有福了;而小米9只有58%的電量。從曲線圖上可以看出,在更有限的充電環境下,iQOO的44W快充更具優勢,比如充電10分鐘,即可獲得XX%的電量,隨充隨走,而小米9則不具備此優勢。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兩者在續航方面的差距,在滿電環境下同時玩王者榮耀半小時,iQOO剩余電量為92%,小米9剩余電量為88%,我們又對兩款手機的續航進行了日常使用測試,總體來看,iQOO的續航要比小米9更勝一籌。
不過小米9在充電方面靠著20W無線快充也扳回一局,此次小米9內置20W無線閃充,結合無線充電寶、車載充電器等配件,可以將無線充電環境的碎片化使用進行擴展,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小電池的續航壓力。而iQOO因為尚未加入無線充電,體驗上有所缺憾。
最后的話
從實際對比來看,iQOO雖然在拍照上力有未逮,但在游戲體驗、續航充電上有著自己不俗的硬實力,也是性價比滿滿。
也有朋友購機的時候對這些參數有選擇困難癥,但在我看來選購還是更應該從定位需求出發。雖然同屬于驍龍855機型,但這兩款機型也代表了不同的設計方向。
小米9作為主系列產品,無論是從系列調性還是代言人,都可以看出小米9更加偏向潮流旗艦。因此小米9既要考慮到機身的纖薄,又要塞進一些主流功能(無線充電等),在這種情況下,小米9確實很難兼顧到電池容量。
而iQOO定位于追求極致性能的用戶,設計上要更加偏向“游戲用戶”。所以它可以放開手腳來加入4000mAh大容量電池增加續航、增加壓力按鍵觸控,以及更適合玩家握持的L型膠囊數據線。
但iQOO也并非是一款游戲手機,外觀上也沒有那么硬核,其深色的主基調、隱藏式的燈帶設計更像是為了迎合那群游離在重度與輕度的游戲玩家,在低調中也能帶來同樣驚艷的游戲體驗。
當小米9出來的時候,不少用戶還是被電量攔住了購買的沖動。而iQOO則是滿足了這部分用戶的需求,長續航、強悍的性能、更沉浸的游戲體驗,相信會有不少追求性能的用戶會被吸引過來。
更何況現在還有著現貨的壓力,擰螺絲快者得用戶,emmm……話糙理不糙。
兩款手機都具有很高的性價比,購買機型還是要取決于你的使用習慣。如果你只是想要購買一款時尚輕薄機型,小米9出色的拍照、強悍的性能完全能夠滿足你的使用需求。可如果你更看重續航,一天手機電總是不夠用;或者打游戲居多,想要更為沉浸的游戲體驗,來一把四指操作,iQOO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原標題:驍龍855的一塊錢之爭 小米9/iQOO我該買誰責任編輯:李曉靈本文就為大家講解到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