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酷炫產品很快就開箱了,真正的機器上的人一測試就能知道。請問我答案。
從今年開始,換色似乎成了手機廠商的新方式。
不再滿足于手機三原色,他們計劃推出一些特別的新顏色和限量版來吸引用戶的注意力。
此前,熱愛手機配色的OPPO推出了紅藍漸變配色的星云R15,小米、易佳也與動畫、電影合作推出限量版。
在小米成立8周年之際,小米推出了透明探索版的小米8。透明的背面和“裝飾主板”的設計,讓用戶拋開配色的阻礙,直接探索手機體驗的核心。
現在,發布會上透露的這款更先進的“小米8透明發現版”,終于在7月30日晚正式發布。
從包裝盒來看,小米8透明探索版的包裝盒明顯更大。
它基本上是一個正方形,黑色的底座和一個金色的數字“8”印在盒子的中心。
去掉外紙盒后,里面有很多巧妙的想法。內盒由透明亞克力盒包裹。與縱向取出外紙盒相反,這一層Alec包裝需要橫向推出內盒。
8透明探索版小米背朝上靜靜地呆在盒子中間。
最顯眼的自然是可以透過背面的透明后蓋看到里面的電路板。
顯然,小米透明發現版更注重設計。整個機身圍繞三種原色設計:透明、黑色和紅色。例如,相機周圍有紅色線圈。
電池還覆蓋了碳纖維紋理膜,外觀會更好看。
底部的PC板和頂部的電路板一樣有藝術感,并不完全真實。
按鈕上也體現出紅色,小米8透明發現版的電源按鈕也是紅色,與機身形成對比色設計。
底部的USB Type C接口也采用了紅色元素,這是機身上的第三個紅色元素點綴。
探索版在哪里探索?
手里拿著小米8透明探索版的感覺和小米8一模一樣,重量也差不多。最大的區別在于三點:
透明后蓋,3D結構光人臉識別,屏下指紋。
首先是透明外殼的視覺感受。后殼雖然是透明的,但是沒有我們常見的玻璃那么透明。其實反射更明顯,有明顯的鏡面感。
第二點是增加了3D結構光人臉識別,所以前邊緣增加了ToF距離傳感器、泛光照明裝置和點陣投影儀。
由于小米8標準版在“劉海”上預留了很大的空間,所以透明探索版和標準版的“劉海”寬度是一樣的。
在實際體驗中,3D人臉的輸入速度非常快。正面輸入后,我左右扭頭,然后抬起頭輸入OK。進入時不需要良好的光線環境。
Face ID的解鎖速度也令人滿意。戴眼鏡或摘下眼鏡對解鎖速度和識別率沒有影響。在60個大側面的情況下也能快速解鎖。
當然,就像iPhone X一樣,閉不上眼睛。
第三點是增加了屏下指紋識別技術,由我們熟悉的新思科技和丁暉科技提供。
屏下指紋錄入比傳統的實體指紋錄入慢,按壓步驟多。小米8透明發現版在屏幕下方的指紋識別部分增加了壓力傳感器,因此在輸入指紋或解鎖時需要稍微用力按壓。
因為屏幕下的指紋可以在很小的區域內識別,所以我第一次輸入指紋時,雖然顯示非常成功,但實際解鎖時的失敗率明顯高于成熟實體指紋解鎖時的失敗率。當我再次添加同一個手指的指紋時,成功率顯著提高。
很多人關心屏幕下指紋解鎖的速度。目前成熟應用中的指紋解鎖給人的感覺是不需要反應時間,快速按下就可以立即解鎖。但是屏下指紋目前做不到這一點,有明顯的延遲,需要在解鎖區暫停。
主要配置和小米8標準版沒有太大區別。配備6.21英寸三星AMOLED屏幕,2248 x 1080分辨率,402 PPI,支持DCI-P3色域和陽光屏,最大亮度600尼特,具體視覺體驗可以從艾凡兒對小米8標準版的評價來回顧,兩者完全一致。
處理器搭載高通驍龍845,但需要注意的是小米8透明發現版只有8 GB和128 GB的配置版本。AI感光雙攝像頭,均為1200萬像素,f/1.8光圈,與標準版小米8相比沒有變化,照片樣張也可以參考Ai Faner之前的評價。
Ta說。
作為一個全新的輕評欄目,“檢驗”欄目重點分享我們對產品的初步感受。為了全面,我們特意加入了TA的談話環節,邀請大眾用戶談談對產品的第一印象。
同事a:
你對這款手機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第一印象:背感。
覺后背沒有宣傳照上好看,有點反光,看不太清里面,讓人有點捉急。雖然可以悄悄當做鏡子使,不過整體感覺還是比較硬核,不太像女生或精致 boy 會買的手機。 有什么比較在意的特點嗎?
第二印象:屏下指紋的交互感覺還不錯,速度也比較快。
女同事 B:
你對小米 8 探索版的透明后蓋怎么看?
這就是男同事們在朋友圈里曬的探索版?果然,我和他們不是一路人,完全興奮不起來。我見過很多手表把后蓋做成透明的,可以看到里面機械,看起來就很酷。但是手機后蓋做成透明的看不出來哪里酷誒。而且后蓋有些反光,還有指紋,要想看清后蓋里的那些零件好費勁哦。
那對于新增的 3D 結構光和屏下指紋又有什么看法呢?
然后試了一下面部解鎖和指紋解鎖,面部解鎖就還好,感覺挺快的。
但是屏下指紋識別的體驗就不太好了,這是我第一次嘗試屏下指紋。首先是錄入指紋,錄入時手機給我的反饋不是很好,我覺得它分常讓人琢磨不透,明明已經用力按壓了,最用力的那個部位,它反而就是錄入得比較吃力。
一共按了有十幾次吧,終于成功了。
有哪些覺得體驗比較一般的地方?
用屏下指紋解鎖的時候,有兩個問題。第一是誤觸,在一整塊屏幕上找準那個亮光的小圓點,我感覺挺容易按歪的。然后力度也要控制,如果太輕的話,解鎖也會失敗。
還有一個問題,如果使用屏下指紋,我必須先看到屏幕上那個觸碰的標記,也就是我必須要先看到它,我現在用的是 iPhone7 ,可以用觸感找到 home 鍵,我在口袋里就可以解鎖。所以我覺得屏下指紋還不太好用。
至于拍照嘛,我現在很少發自拍了,連體驗都沒有體驗。
你問我答 ifanrQ:
Q:所以到底是不是貼紙?
A:當然并不是貼紙這么簡單,實際上官方把這部分定義成「裝飾主板」,也就是說,這部分采用了和主板幾乎相同的工藝流程打造,上面的電容小部件全都是真的(當然 CPU 不是),但是并不會發揮真正的功能作用。
Q:那這塊電路板的布局是和主板一樣的嗎?
A:這部分內部結構由于透明后蓋的存在,實際上更多的承擔了外部外觀的功能,所以小米在布局上也做了一定的優化,盡管與實際位置相去不遠,但并不是重合的。
Q:Face ID 是不是只能解鎖不能支付?
A:目前 Face ID 功能只支持解鎖和米萌(類似 Anmoji)。
Q:屏下指紋,對比 vivo,感覺有區別嗎?
A:對比 vivo 暫時不好說哪個更好,官方給出的數據是比 vivo 更快的,而且支持壓感,個人使用感覺比非屏下指紋依舊有明顯可感知的延遲,但還處在能接受的范圍。
Q:防水嗎
A:小米 8 和小米 8 透明探索版都沒有防水功能。
Q:屏下指紋采用的哪家供應商?
A:新思和匯頂兩家都有。
原標題:小米 8 透明探索版帶來了三點進化,有沒有讓你興奮的地方? | 驗貨責任編輯:李曉靈本文就為大家講解到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