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繼2018年發布AI戰略和全棧全場景AI解決方案后,華為發布了AI-Native數據庫GaussDB和分布式存儲融合存儲8.0。
此次發布是華為AI戰略的新舉措,被視為華為從硬件主導向“硬件加軟件”的戰略升級。華為董事總經理、華為ICT戰略與營銷總裁王濤介紹,華為有近9萬個R&D團隊,其中70%從事軟件研發,按照華為“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的新愿景,要打造軟硬件緊密相連的環境。
數據安全問題。王濤表示,數據安全是行業面臨的共同挑戰,但華為在數據安全上比同行有更嚴格的制度。
“華為曾在不同場合表示,只處理數據處理和傳輸,不擁有用戶數據。在云端,華為不會實現用戶數據化。遵守各國關于用戶數據管理的當地法律法規。”王濤強調。
根據華為全球產業展望(GIV)報告,全球數據量將從2018年的32.5ZB快速增長至2025年的180ZB。對于企業來說,對AI計算能力的需求每三個月翻一番,到2025年AI的應用率將達到80%。
根據牛津經濟研究院的分析,數字經濟的增長率是全球經濟的2.5倍。數字經濟的投資回報率是非數字經濟的6.7倍。到2025年,數字經濟規模將高達23萬億美元。數字經濟已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數據成為新的生產手段,智能成為新的生產力。
但目前保存的企業數據不到2%,分析利用的不到10%,數據價值尚未完全釋放。業務和數據的多樣性驅動著計算的多樣性,單一的計算架構無法滿足多場景、多數據類型的處理需求。
華為董事總經理、華為ICT戰略與營銷總裁王濤介紹,華為將繼續投入和推動數據處理平臺的研發和創新。
傳統的企業數據處理主要是結構化數據,數據庫BI應用是主要模式。在智能時代,數據處理已經從結構化數據轉變為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多樣化數據處理。以云和分布式技術為驅動,結合數據庫大數據AI的現代數據處理平臺已經成為主流。
截至目前,華為的GaussDB數據庫和FusionInsight大數據解決方案已在全球60個國家和地區得到應用,服務客戶超過1500家,擁有500多個業務合作伙伴,應用于金融、運營商、政府、能源、醫療、制造、交通等多個行業。
新京報記者陳偉成
原標題:華為加碼軟件領域強調數據安全。
編輯:李曉玲。
本文就為大家講解到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