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生活動態:如何自制DIY水冷散熱器

導讀跟大家講解下有關如何自制DIY水冷散熱器,相信小伙伴們對這個話題應該也很關注吧,現在就為小伙伴們說說如何自制DIY水冷散熱器,小編也收集

跟大家講解下有關如何自制DIY水冷散熱器,相信小伙伴們對這個話題應該也很關注吧,現在就為小伙伴們說說如何自制DIY水冷散熱器,小編也收集到了有關如何自制DIY水冷散熱器的相關資料,希望大家看到了會喜歡。

由于生意慘淡,閑得慌,突頭腦發熱自己動手制作水冷,全部材料都是我們生活上常見的哦!下面看圖1、AMDCPU上面的頂蓋,你們懂的。。。呵呵2、給CPU頂蓋加熱,也就是水冷頭,在周圍焊接上銅片...注意看加熱用的神器,也是我自己搞的,平時用修主板顯卡用的,哈哈!3、銅片是從一個顯卡散熱器上取下來的,就地取材,綠色節能!!4、水管是接煤氣管的直通頭銅的,五金店都有的買 兩塊一個,水管也是五金店買的1塊一米。很便宜,焊得不好看,笑納!!5、裝上主板實測!6、水泵淘寶25米一個,由于運費要了十幾塊我一次淘了兩個水泵,水箱兩元店里的!7、裸奔開機測試!用AMD7750 65NM 高溫CPU測試,滿載溫度最高35度!滴水不漏,還有個冷排的照片我沒拍,冷排是從收破爛那里淘來的空調冷排,經過切割調到適應大小。 哈哈,,我把樣板擺出來展覽,很多人望而止步了。。。成就感!!!是不是心動了,來自己手動做一個吧!!PC散熱器選購的6大誤區

當下的DIY市場中,玩家們的目光依舊是那些高端的核心硬件,并且把諸多的精力和金錢都投入到其中;選購也是從處理器、平臺及顯卡開始,直至機箱、電源。或許整套配置單選完之后也沒想起還有散熱器這個組件,尤其是選擇盒裝CPU的消費者們,盒中附贈了一枚下壓式的風冷散熱器,對另購散熱器也沒有過多的需求。

然而隨著國內超頻玩家的日益增多,對于散熱的需求也是非常高的,CPU工作過程中會散發較高的熱量,如果這股熱量不及時排出的話,就很有可能減少CPU的使用壽命。

一款高性能的CPU散熱器是非常關鍵的,時下的CPU散熱器的種類繁多,其散熱性以及散熱的原理也是不同的,CPU散熱器從最早的臺式機時期就已經存在,而現在已經上市了更多的散熱器類型,無論是水冷散熱器還是風冷散熱器,都有著其特別的優勢,如何選好一款適合自己的散熱器產品成為了內一個DIYer關注的話題。

旗艦的CPU散熱器也有著較強的視覺震撼

其實很多的消費者們對散熱器的選購都有著或多或少的誤區,如果您之前對于CPU散熱器的選擇還屬于比較迷茫的狀況,其實也可以看看這篇文章,雖然它不會教你如何選擇具體的產品,不過相信對您的選擇有很大幫助,一些常見的誤區也都會迎刃而解。

選購誤區1:風扇越大散熱性就越強

DIY玩家們在選購散熱器以及機箱的風扇時,大多數的消費者們都追求更大的風量,從而選擇尺寸較大的產品,誤認為風扇尺寸越大風量就越大,在DIY領域這是這樣,通常情況下大尺寸的風扇在同轉速下可能獲得更大的風量,但是在得到同樣風量的條件下,大尺寸風扇相對小尺寸風扇來說可以得到更好靜音效果。所以不少玩家對于大風扇的產品情有獨鐘,但是這個理念卻是個很大的誤區。

垂直機箱風道中運用的“穿甲彈”風扇

雖然說大風扇相對小風扇來說有著一些優勢,但是我們不要忽略一點,那就是“風壓”,因為對于散熱來說,風量是前提,靜音是附加效果,而“風壓”卻是散熱效果好壞的關鍵,或者嚴格的說,“風量”和“風壓”的良好配合,才能得到一個良好的散熱效果。

大尺寸的風扇也需要較強的風壓

扇葉的增大對于風壓是沒有任何作用的,但是換個角度上講,高風壓對于散熱器的作用是不可小覷的,如果風量增加并且風壓降低,那么結果很可能導致散熱器上的熱量難以被吹出,導致必須增大轉速才能達到預定的散熱效果,然而增大轉速后,隨之而來就就是更大噪音。

選購誤區2:滾珠風扇就比油壓風扇強

介紹完尺寸的誤區,那么接下來我們還是聊風扇!這次聊得就是風扇最主要的一個設計環節——“轉子滾軸”,現在市面上的風扇大體在此處有兩種設計,分別為滾珠和油封,滾珠風扇比較古老,變滑動摩擦為滾動摩擦這個常識初中物理就講過,筆者就不過多介紹。

常見的滾珠軸承風扇

油封的設計是很多人不了解的,油封的代表形式是TC油封,這是一種橡膠完全包覆的帶自緊彈簧的雙唇油封,然而在軸承領域比較不錯且知名度較高的是“來福軸承”,使得全封閉并且潤滑性更好,這樣使得軸承的壽命得以延長。

油封軸承(此為工程用軸承)

滾珠只是一種軸承的類型,絕不是說是滾珠就好,而且劣質的滾珠軸承擁有非常恐怖的噪音,當然相當于油軸來說,哪怕是最爛的滾珠軸承都會有長得多的壽命,優質的油封軸承相比滾珠軸承擁有更好的靜音表現,而且壽命方面也不會有太多的落后,最重要的是,全封閉的油封軸承在日后的保養中也有著不可磨滅的優勢,塵土的危害相對于滾珠還是油封,網友們自然之道哪個會遭殃……滾珠軸承一旦進塵,恐怖的噪音不說,直接報廢也是有可能的。

選購誤區3:小型的渦輪風扇散熱差

已經聊了兩頁的風扇,第三頁我們來收個尾,繼續說說風扇這些事兒,一個小小的風扇也蘊含著較大的“學問”。

很多的消費者們認為服務器或是主流顯卡上附帶的“渦輪”風扇就是渣渣,就不應該出現在大眾級市場中,散熱性不好聲音還很大,其實這又是一大誤區。其實市面上銷售較薄的渦輪風扇,其銷量一直遙遙領先,小型的渦輪扇有著較高的轉速以及風量,散熱的直徑也是從上方該到了側方,然而很多的消費者們認為這類風扇有著較大的硬傷,那就是超大的“噪音”,大的往往令人接受不了。

顯卡中常見的渦輪風扇(圖片來自驅動之家)

起初這種附帶渦輪風扇的散熱器產品只用在服務器中,主要是因為服務器較薄,然而現在隨著ITX的小機箱越來越多,這種小型的散熱器也風靡了起來,散熱器底部如果附帶均熱板那么散熱性會更強。

服務器以及筆記本中常見的散熱器渦輪扇(圖片來自驅動之家)

說到這想必很多的網友已經開始罵街了,然而筆者也承認,渦輪散熱器實際上屬于一種噪音性能比很低的散熱產品,采用渦輪式散熱更多的是一種為了體積權衡的設計,但是如果單看散熱性的話,以相似的散熱體積實現相同的效果,使用渦輪散熱器那么必然是最好的!

選購誤區4:底面鍍鎳鏡面散熱就好

剛剛講了三點關于風扇的選購誤區,那么接下來就來聊聊散熱器主體,散熱器的主體其實在北方的家中很常見,那就是暖氣……一般家中的暖氣都是全鋁的,CPU處理器所用的風冷散熱器也是這個原理,傳統的“熱傳遞”也一直“流傳”了下來。

對于消費者們來說,散熱器是否導熱快,絕大多數的因素取決于散熱器與CPU處理器的接觸面,也就是說散熱器底座的設計必須合理,如果接觸面設計不好,散熱器堆多少料、風扇再好也全是白搭。

較為常見的散熱器底部

對于散熱器底座工藝設計,由于多運用與中低端產品,而高端散熱器產品仍以鏡面底座為主,讓不少玩家都誤認為熱管直觸散熱器的性能并不如鏡面底座性能好,甚至更有人認為鏡面底座平所以性能好,但是實際上這些都是對于散熱器底座設計的誤解。

采用鍍鎳的散熱器底座

經過鍍鎳的鏡面底座確實要比熱管直觸底座平整,但是實際上還是有不少坑坑洼洼的地方,如果從理論上講,熱管直觸工藝是一種最為高效的導熱設計,而鏡面底座設計,則需要通過底傳導至熱管,再進行散熱循環,可能會降低散熱效率,所以說到這最重要的還是工藝,工藝好的散熱器產品可以擁有絕好的散熱效果,對于熱衷于鏡面底座的消費者們,快遠離這誤區吧……

選購誤區5:塔式就比下壓散熱器強

塔式側吹散熱器已經在近幾年的推廣中的得到了很大的成功,并且普通玩家對于塔式側吹散熱器的也有了一些很強的認識,散熱更加有效、直接,更加便捷的組建風道。不過,塔式側吹相對于下壓式散熱器的具有的獨特優勢,并不意味著下壓散熱器就此成為歷史,而被淘汰?

然而在實際的應用裝機中,側吹散熱器確實在組建風道時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對于周邊硬件的緣故(CPU供電、內存)就顯得有些捉襟見肘了。

時下比較流行的塔式散熱器

下壓散熱器

根據工藝質量的不同,下壓散熱器同樣也有采用熱管結構的產品,散熱器的性能也有很大的差別,優質下壓熱管散熱器與優質的側吹散熱器在散熱性能上旗鼓相當,并且下吹式的散熱器毫不遜色,另外由于塔式側吹散熱器的高度的限制,導致某些機箱無法正常安裝,這無疑是最尷尬的。

散熱器性能以及實用性,并不是結構的獨特性而取勝,側吹和下壓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好與壞,不要過度盲目追求“主流”,有些旗艦型的下壓式散熱器也是能夠秒殺塔式散熱器的。

選購誤區6:散熱器扣具裝的越緊越好

剛才說了說風扇以及散熱器主體的誤區,想必到這里很多消費者們都懂了很多相關的專業知識,那么最后一大誤區我們就聊聊安裝過程中最大的一個誤區,那就是扣具安裝的松緊程度。很多的消費者都認為散熱器的扣具壓的越緊散熱性就越強,難么實際上真的如此么?

可調節壓力的扣具

說道散熱器的安裝,那么不得不提的就是主板,我們要考慮到扣具只是點固定而并非面固定,并且PCB擁有一定的不可靠的彈性,過大的力量會直接導致PCB彎曲,短時間不會造成什么影響,長時間則會直接損壞。筆者認為只要安裝上之后不旋轉,并且觀察到主板將要出現變形跡象即可認為是合適的力道,大了小了則均不應該存在。

寫在最后:

本文總結了小白級消費者們對于散熱器選購的一些誤區,其實有些所謂的“誤區”并不是產品本身設計不到位,而是由于廠商、媒體在宣傳中的一些誤導所致,并且加上消費者了解產品的渠道、方式以及角度非常有限,因此讓消費者在一些產品的選擇和認識上形成一定的誤區,通篇下來我們一直在強調一點,那就是“工藝水平”,如今的散熱器產品發展到這個水平,已經相對穩定的狀態;選擇相對比較適合的產品還需消費者們多多修煉DIY知識。

來源:卡飯網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