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家講解下有關cpu主要性能指標是什么,相信小伙伴們對這個話題應該也很關注吧,現在就為小伙伴們說說cpu主要性能指標是什么,小編也收集到了有關cpu主要性能指標是什么的相關資料,希望大家看到了會喜歡。
cpu主要性能指標有:1、主頻;2、外頻;3、前端總線FSB頻率;4、CPU的位和字長;5、倍頻系數;6、緩存;7、超線程;8、制程技術等等。
cpu主要性能指標是:主頻、外頻、前端總線(FSB)頻率、CPU的位和字長、倍頻系數、緩存、超線程、制程技術。
1、主頻
也就是CPU的時鐘頻率,簡單地說也就是CPU的工作頻率。
一般說來,一個時鐘周期完成的指令數是固定的,所以主頻越高,CPU的速度也就越快了。不過由于各種CPU的內部結構也不盡相同,所以并不能完全用主頻來概括CPU的性能。
主頻和實際的運算速度是有關的,只能說主頻僅僅是CPU性能表現的一個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體性能。
2、外頻
外頻是CPU的基準頻率,單位是MHz。CPU的外頻決定著整塊主板的運行速度。通俗地說,在臺式機中,所說的超頻,都是超CPU的外頻(當然一般情況下,CPU的倍頻都是被鎖住的)相信這點是很好理解的。
但對于服務器CPU來講,超頻是絕對不允許的。前面說到CPU決定著主板的運行速度,兩者是同步運行的,如果把服務器CPU超頻了,改變了外頻,會產生異步運行,這樣會造成整個服務器系統的不穩定。
3、前端總線(FSB)頻率
前端總線(FSB)頻率(即總線頻率)是直接影響CPU與內存直接數據交換速度。有一條公式可以計算,即數據帶寬=(總線頻率×數據帶寬)/8,數據傳輸最大帶寬取決于所有同時傳輸的數據的寬度和傳輸頻率。
4、CPU的位和字長
位:在數字電路和電腦技術中采用二進制,代碼只有“0”和“1”,其中無論是?“0”或是“1”在CPU中都是?一“位”。
字長:電腦技術中對CPU在單位時間內(同一時間)能一次處理的二進制數的位數叫字長。
所以能處理字長為8位數據的CPU通常就叫8位的CPU。同理32位的CPU就能在單位時間內處理字長為32位的二進制數據。
8位的CPU一次只能處理一個字節,而32位的CPU一次就能處理4個字節,同理字長為64位的CPU一次可以處理8個字節。
5、倍頻系數
倍頻系數是指CPU主頻與外頻之間的相對比例關系。在相同的外頻下,倍頻越高CPU的頻率也越高。但實際上,在相同外頻的前提下,高倍頻的CPU本身意義并不大。
這是因為CPU與系統之間數據傳輸速度是有限的,一味追求高倍頻而得到高主頻的CPU就會出現明顯的“瓶頸”效應——CPU從系統中得到數據的極限速度不能夠滿足CPU運算的速度。
6、緩存
緩存大小也是CPU的重要指標之一,而且緩存的結構和大小對CPU速度的影響非常大,CPU內緩存的運行頻率極高,一般是和處理器同頻運作,工作效率遠遠大于系統內存和硬盤。
實際工作時,CPU往往需要重復讀取同樣的數據塊,而緩存容量的增大,可以大幅度提升CPU內部讀取數據的命中率,而不用再到內存或者硬盤上尋找,以此提高系統性能。但是由于CPU芯片面積和成本的因素來考慮,緩存都很小。
7、超線程
可以同時執行多重線程,就能夠讓CPU發揮更大效率,那就是超線程(Hyper-Threading)技術,超線程技術減少了系統資源的浪費,可以把一顆CPU模擬成兩顆CPU使用,在同時間內更有效地利用資源來提高性能。
8、制程技術
制程越小發熱量越小,這樣就可以集成更多的晶體管,CPU效率也就更高。
以上就是cpu主要性能指標是什么的詳細內容,更多請關注php中文網其它相關文章!
來源:php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