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將會在2月的MWC上發布搭載5G技術的手機

導讀­  在就不久前,華為在北京研究所和我們分享了它關于5G進程的消息——從基站芯片天罡再到終端芯片巴龍5000,我們能看出華為已經對即

­  在就不久前,華為在北京研究所和我們分享了它關于5G進程的消息——從基站芯片天罡再到終端芯片巴龍5000,我們能看出華為已經對即將到來的5G做好了準備。不過對于我們更多的消費者而言,比起5G基站建設而言我們更專注的是余總給我們提前曝光的大料——華為將會在下個月的MWC上發布搭載5G技術的手機。

­  不久前余承東宣布將在巴塞羅那公布一款5G折疊手機

­  不過不同于類似三星跟小米這些要么被泄密,要么自己公開的產品。華為這一次發布的新品迄今為止仍然保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不為外人所知。依靠目前僅有的信息來看,我們只能得出搭載了5G芯片和折疊屏幕這兩點。

­  既然如此,我們今天就來試著猜一猜這一款機器究竟是什么模樣,又能帶給我們什么驚喜。別的不敢說,至少我們還是能從華為之前的設計里窺出不少端倪來。這一次華為能給我們帶來什么驚喜?我們下面就來大膽猜一下。

­  首先,咱們先來給它起個名字——雖然我覺得這個猜對的概率不一定高,但作為柔性手機,我們就暫且叫它HUAWEI Flex好了。

­  5G首發搶來搶去,但自研芯片這是頭一個

­  從moto的5G模塊在到各個手機廠商在去年年底的各種5G試驗機。究竟誰家的5G才是最快落地的我們還不得而知,但用上巴龍5000的Flex肯定是頭一個。它采用了單芯片多模方式,支持2~5G。支持NSA和SA雙架構,支持FDD和TDD實現全頻段使用。

­  一直以來,華為和高通就是通信領域的佼佼者,而在5G時代相信華為的優勢將更加明顯。所以HUAWEI Flex可能未必是第一部5G手機,但也一定是首批里面表現最好的那一種。

­  從終端到基站的“一條龍”服務

­  更不用說,本來全球不少的基站建設也是由華為來完成的——華為終端+華為基站,這是網速要飛起的節奏啊。

­  曲到極致就是折疊 華為其實早就做好了準備

­  從OLED屏幕問世以來,可撓性(Flex)就是它的一個重要特征:因為采用了自發光結構而不需要背光,所以從一開始使用OLED的手機就是能彎折的。這也是為什么關于三星要退出可折疊手機的消息這幾年一直沒有停過的原因。

­  因此,其實很多手機廠商早已做好了制作出可折疊手機的準備——華為自然也不例外。從此前曝光的專利來看,華為早在2017年9月就向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提交了關于折疊手機的相關專利。華為的折疊手機更像一臺可折疊的全面屏,因為它能和書本一樣打開與關閉,這一特性正是依賴于柔性OLED屏。

­  京東方的折疊屏幕

­  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一次的華為Flex一定有了一套完善的折疊屏解決方案——至少不會像目前的某些廠商一樣只能看不能摸。據了解,這一次華為選擇合作研發的正是京東方,此前兩家在Mate 20 Pro的屏幕上就給出了一個不錯的答案,相信這一次折疊屏幕也能給我們一個驚喜。

­  5G、折疊都是概念 怎么玩好才最重要

­  相信有不少的讀者會產生這種疑問“折疊屏也好,5G也好,跟我們有什么關系嗎?”所以比起廠商炫技,我們更關心的其實是華為能夠給折疊5G手機帶來什么顛覆性的玩法。

­  其實不久前有一部大熱的美劇《西部世界》就為我們暢想了一些折疊手機的構思——手機可以三折頁,能夠折疊為單塊屏幕使用,也可以兩塊屏幕組合使用,還也可三塊完全展開成大屏使用。這種玩法可以衍生出非常多創新的內容形態。

­  西部世界已經為我們展示了折疊手機有多炫酷

­  最重要的是,展開之后的折疊手機擁有著數倍于正常大小的屏幕尺寸,用它來操作辦公成為可能。在加上5G的到來,讓云電腦真正成為一種可能,未來的手機終端很有可能取代傳統PC的位置,承擔工作生活里超過九成的交互場景。

­  想象一下,平常出門把它折起來當普通手機,到家之后就展開它化身平板電腦,在工作的時候還能外接鍵盤鼠標化身筆記本電腦——這樣的手機才是真正拓寬了使用場景的未來產品。

­  未來的云電腦可能連外接顯示器都用不著

­  當然,想要達成這一點需要的可不僅僅是5G和折疊這兩個技術就夠了。如何在雙面甚至三面屏幕的前提下保證手機足夠的強度,如何在厚度和電池電量之間做出平衡,如何解決折疊手機的拍照問題……我們想的越深,發現的問題也就越多。

­  至于華為究竟能夠在下個月的MWC上為我們帶來一個什么樣的手機,你心目中完美的5G折疊手機又是怎樣的形態,不妨與我們討論一下。

原標題:華為下月帶給我們什么大招 折疊5G大猜想責任編輯:李曉靈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