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價”粽子又來了,是什么讓傳統節日變了味?

導讀原標題:“天價”粽子又來了,是什么讓傳統節日變了味?作者:段官敬端午節臨近,人情往來,本是人之常情。但有些地方,“燕窩粽”“人參粽...

原標題:“天價”粽子又來了,是什么讓傳統節日變了味?

作者:段官敬

端午節臨近,人情往來,本是人之常情。但有些地方,“燕窩粽”“人參粽”“鮑魚粽”等“天價粽”現身市場,餡料名貴、包裝奢華,價格每盒動輒近千元。“天價粽”超出普通人“腦際”,用料和名目更是“燒腦”,以致不少網友直言“聽都沒聽過,更別說吃過”。

誠如斯言,“買的人不吃、吃的人不買”也是“天價粽”的潛規則,直指“天價粽”變味的本質,淪為“人情粽”和不正當關系的工具。

端午節的原來,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那一句“眾人皆醉我獨醒,舉世混濁我獨清”的忠貞之言,穿越千年歷史依舊振聾發聵、令人鼓舞。由此,端午節被賦予了一道高風亮節、超凡脫俗的“味道”。可想而知,變味“天價粽”讓傳統佳節淪為利益輸送的“紐帶橋梁”,豈不是適得其反、令人不齒。

每逢佳節倍思親是中國人的傳統心理和情感基調,“天價粽”讓單純的人際關系和天倫之樂變味,變得更加復雜、甚至可以說“槽糕”,極不利于移風易俗和精神文明創建。變味“天價粽”,看似是“一個粽子的事”,實則牽連著社會治理和社會價值構建的大事要事。

價值決定價格,供需影響價格。粽子進入市場,就是商品,理應接受市場競爭公平機制的規束,然添加了“人情”和利益的“天價粽”,影響市場競爭有序性和公平性、平等性,讓行業自律失守、讓競爭環境“受染”。

不言而喻,變味“天價粽”無疑是沖著“送禮”來的,目的在于圍獵權力、交換利益,實現“不可告人的秘密”,滋生歪風邪氣,讓傳統佳節多了份“烏煙瘴氣”、少了些“清清爽爽”。

遏制和治理“天價粽”,讓端午節“不變味”、不走樣,關鍵還得從提倡廉潔過節做起、抓起,以良好且過硬的作風鏟除“天價粽”源頭。且知,沒有了“需求側”,那么“天價粽”供給側也就立不住腳。只有堅決抵制變味“天價粽”,才能還端午傳統佳節一片晴空。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