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戰場之五:隋唐時期,國家大一統,山西多戰事

導讀原標題:山西古戰場之五:隋唐時期,國家大一統,山西多戰事大家好!這里是“云曲三晉”,主要為大家“云”關于山西的人文歷史和地理風情。...

原標題:山西古戰場之五:隋唐時期,國家大一統,山西多戰事

大家好!這里是“云曲三晉”,主要為大家“云”關于山西的人文歷史和地理風情。

隋唐,是我國歷史上繼秦漢之后的第二次大一統時期。

唐太宗夜宴圖

這一時期,亞洲北方氣溫開始回暖,強悍的突厥民族也正在此時在草原上成長起來。隋唐兩朝在建國初期均對突厥禮讓三分,以期在今后逐鹿中原中取得合作。

在隋唐兩朝立國之后,雙方終因各種原因反目,因而在隋唐之初,戰事以對付北方突厥為主。到唐中期則是安史之亂的戰事,及至唐末,則是黃巢起義及其失敗后繼之而起的梁晉之戰。

由于山西的特殊地理位置,在這一時期,戰事頗多,而且幾乎遍布省境各地。重要的戰事及古戰場有如下幾個。

戰場一:恒安

位置:大同市東北御河東岸一帶

戰事:隋突厥恒安之戰

簡介:公元599年冬天,突厥達頭可汗率10萬精騎圍攻隋朝北方重鎮恒安鎮。恒安守將韓洪率部1萬余眾,身先士卒,與之做殊死抵抗,無奈寡不敵眾,傷亡巨大。此戰隋朝軍隊戰死者多達五六千人。后世隋煬帝北巡,尚見累累白骨。

戰場二:雁門

位置:今忻州市代縣

戰事:隋突厥雁門之戰

簡介:公元615年,隋煬帝北巡。得到消息的突厥始畢可汗率軍10萬前往攻擊。隋煬帝聞訊退入雁門郡,突厥軍一面圍困雁門,一面迅速攻占雁門郡39城,唯余雁門、崞縣兩地。史稱“雁門之圍”。在雁門被圍40天后,各地援軍抵達,突厥始退。

戰場三:雀鼠谷

位置:今晉中介休市義棠鎮至靈石縣南關鎮長達35千米的峽谷

戰事:李世民宋金剛雀鼠谷之戰

影視劇中的李世民

簡介:公元619年,曾為隋末農民起義軍首領的宋金剛帶兵對抗秦王李世民。此時的宋金剛已追隨依附突厥的劉武周。公元620年,已無糧草的宋金剛不得不向北逃竄,李世民率軍追擊。唐軍晝夜奔襲,在雀鼠谷追上宋金剛,八戰八捷,宋金剛逃走。

戰場四:靜邊軍

位置:大同右玉縣西北右玉鎮

戰事:郭子儀光復靜邊軍之戰

郭子儀雕像

簡介:這是“安史之亂”初期唐軍取得的首次大捷。公元755年,安?山部將薛忠義攻陷靜邊軍。唐朔方節度使郭子儀派遣左兵馬使李光弼等將領,集中優勢兵力,一舉擊殺薛忠義部7000余人,大破叛軍。

戰場五:土門

位置:今陽泉市平定縣舊關村

戰事:顏真卿克土門之戰

簡介:土門自古為晉冀交通要道和戰略要沖。公元756年,“安史之亂”爆發后的第二年,身為平原太守的顏真卿與身為常山太守的堂史顏杲卿合力智破叛亂,成為安?山進取潼關的心腹大患,從而對唐朝平定“安史之亂”起到重大作用。

戰場六:晉陽

位置:太原市晉源區古城營一帶

戰事:李光弼守晉陽之戰

安史之亂中的晉陽城

簡介:公元757年,“安史之亂”第三年,史思明遣部將蔡希德統軍10萬圍困晉陽。晉陽為唐之“北京”,具有特殊戰略意義。守將李光弼率城內軍民萬人殊死抵抗,相持近兩月,殺敵逾萬。最后在敵人松懈之際,率軍出城反攻掩殺,敵軍大亂,死傷7萬余眾,晉陽解圍。

好了,今天暫且“云”到這里。感謝您的閱讀!

下期預告:《山西古戰場之六:五代十國,群雄角逐地,戰事尤頻繁》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