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記者 白劉陽
12月19日,河南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在鄭州舉行。會議強調,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調整影響消費的限制性措施,激活房地產市場,鼓勵新能源汽車等大宗商品消費,培育新型消費和服務消費,增強消費能力。
恢復和擴大消費為什么如此重要?該如何實現消費復蘇?頂端新聞記者采訪王牌智庫首席專家、董事長上官同君進行解讀。
為什么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放在優先位置
上官同君認為,擴大內需是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基本要求。
不久前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當前我國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外部環境動蕩不安,給我國經濟帶來的影響加深。會議強調,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
此外,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14日對外發布。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十四五”擴大內需戰略實施方案》。
以上會議精神和相關方案,都指出了恢復和擴大消費的重要性。
其次,三年防疫抗疫,從政府到普通大眾,不敢消費、無力消費已是事實,恢復消費、活躍市場已迫在眉睫。
第三,外部環境動蕩不安,構建國內大循環,擴大國內需求,擴大消費是關鍵一步。
第四,擴大內需戰略意義重大。上述《綱要》指出,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是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必然選擇,是促進我國長遠發展和長治久安的戰略決策。
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現實需要;是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的主動選擇;是應對國際環境深刻變化的必然要求;是更高效率促進經濟循環的關鍵支撐。
消費是內需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居民消費是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的重要抓手。
在消費恢復方面,河南面臨三重挑戰
上官同君告訴記者,首先不可回避的是,消費與防疫是一對矛盾的存在,擺脫疫情心態是關鍵。
經歷三年疫情反復,市場主體預期不穩、信心不足的問題較為突出,不僅加重青年群體就業壓力,居民消費也持續疲弱。
現階段,需要落實新階段防控各項措施,把疫情防控措施平穩轉換作為當務之急。如何把握好發展與防疫的關系,因時因勢優化疫情防控措施是消費的最大挑戰。
其次,當下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挑戰,上官同君說。
他認為,受疫情的持續性影響,當前消費放緩主要源自三方面原因:一是居民收入增速明顯放緩,消費能力的挑戰;二是供給端沖擊,大宗商品價格仍在高位,制造業投資受阻;三是消費者信心指數大幅下滑。面對供需兩端和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這是現階段消費恢復的最大挑戰。
此外,“房地產市場將面臨持續低迷的艱巨挑戰。”上官同君說。
當前房地產救市政策頻發,很多監管政策在放松。但是,無論是購房者還是開發企業方面,由于預期不足,短期內,很難指望政策放松可以導致房地產投資增速顯著反彈。現階段房地產市場將持續性底部區間運行。
如何提振消費
面對上述難題,該如何提振消費?上官同君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他認為,信心比黃金重要,要提振消費,最重要的是振市場信心;其次,重振民間資本的投資信心,可開放關鍵領域,鼓勵民間資本參與更多領域的社會投資;第三,借助航空經濟,擴大空中絲綢之路河南的存在感;最后,重提企業家的擔當精神,鼓勵更多河南籍企業家回鄉創業。
具體該如何做呢?上官同君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
一方面,需要謹慎出臺收縮性政策措施。
近年來,為了化解經濟高速發展過程中產生和遺留下來的問題和風險,政策層先后推出了降杠桿、反壟斷和壓降房企負債率等一系列收縮性政策措施,在穩增長和提振市場信心壓力較大的當下,收縮性政策措應溫和出臺。
另一方面,需要加碼出臺做加法的增量政策措施。一是,引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繼續下行,減輕實體經濟部門的債務壓力;二是,財政更加積極有為,通過減稅降費、留抵退稅等多種舉措降低私人部門負擔;三是,推進國家產業基金,重點支持高端制造等重點領域,突破技術封鎖,提高生產效率。
此外,需要改善供給能力。
上官同君認為,當前有一些消費其實是受限于供給能力,在改善供給后,會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其中包括“有需求但未得到有效滿足”的領域,即優質品牌商品,育幼養老、健康文化等高品質、多樣化的生活性服務業,研發設計、會計審計等高端生產性的服務業,綠色生態產品等等。
因此,需要加強供給側品牌建設。持續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加強質量安全監管,推進質量分級,穩步提高消費品質量安全水平。健全質量認證體系,完善質量認證采信機制。加快建設覆蓋線上線下的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實施優質服務標識管理制度,促進品質消費。
最后,需要調整影響消費的限制性因素。
從長期看,消費的增長幾乎只與居民收入的增長相關,短期內居民收入增長很難有大幅度提高,穩就業將會是政策在這一方面的首要目標,“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把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此外,一些研究者也呼吁過的諸如減稅、消費補貼等財政性措施,這些措施在2023年有實施的空間。
從短期看,目前有一些限制消費的政策有優化空間,比如房地產市場等。
“可借鑒的經驗來看,消費的恢復不能僅依賴于疫情約束的放松,還需要來自居民收入端的切實改善。如何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提升預期,這對緩解消費后顧之憂有較大推動作用,是消費復蘇的關鍵一環。”上官同君說。
“從今年前三季度居民收入變化情況來看,下滑最快的即為財產性收入。這和地產景氣低迷不無關系,例如鄭州人因為房價下降,財富縮水。所以,提振房地產也許是一個提綱挈領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