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互鏈脈搏研究院統計 2019上半年全球共披露408個區塊鏈落地項目 下半年披露437項 每月平均披露約70項。世界范圍內 中國區塊鏈落地應用數量最多 共400項 占2019全年總數的47%。中國落地應用以政務類為主 共142項 占比36%。由此可見 中國在區塊鏈+智慧政務領域的布局具備一定的前瞻性。
當前 區塊鏈在政務領域的應用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類:數據共享類、電子證照類、電子票據類、業務協作類、司法存證類、資金監管類以及數字身份類等。由于政務服務更多是為其他行業提供服務 因此 通常會形成以政府為監管方和信任背書的輻射到多行業、多領域的區塊鏈應用服務。
下面 我們分別對幾類政務領域的應用模式和典型案例進行介紹。
數據共享:
長期以來 敏感數據的安全問題和數據確權問題制約了數據的共享。數據的潛在價值很高 復制成本很低 數據泄露行為又難以追溯 這些都阻礙了數據資產化。區塊鏈技術作為可信底層基礎設施 可以實現分布式數據存儲與共享 對數據共享全程進行監控 明確各機構數據主權和權責范圍 為數據共享提供可信的平臺 保障隱私侵權行為的可追溯。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安全多方計算模型的應用 可以確保數據在不出庫的前提下進行安全共享 進一步加強了數據共享的安全性。基于區塊鏈技術實現政務數據共享、政企數據互聯 可以深度挖掘數據潛在價值 促進政府跨機構、跨部門、跨層級的數據互通和業務協作 進一步優化業務流程、降低維護成本、提升協同效率、建設可信體系。
全國公積金數據共享平臺是區塊鏈在數據共享方向的一個典型應用案例 住建部基于國產自主可控底層聯盟鏈平臺研發的“公積金數據共享平臺” 快速實現聯通全國將近500個城市的公積金中心 每日有超過5000萬條業務數據進行上鏈共識 實現了跨城市的公積金數據共享 極大方便了市民異地公積金存取及個稅抵扣業務辦理。
電子證照:
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電子證照為市民線上辦理業務提供了便捷。當前 市民在進行業務辦理時通常需要提交多項紙質材料或電子版文檔 使用紙質證明流程繁瑣且不便保存。基于區塊鏈技術多方維護和實時共享的特性 打造維護在各頒證機構的電子證照庫 通過區塊鏈打通各機構系統 使所有者可以線上調用和授權電子證照。基于區塊鏈的電子證照主要有三個特點:第一 由頒發機構直接維護電子證照 確保證照的有效性;第二 電子證照更多以授權驗證的形式使用 安全便捷 例如在購房進行戶籍證明時 只需證明本地戶籍而無需提供其他戶籍信息;第三 證照擁有者成為證照使用的主體 電子證照的使用都需要其所有者親自授權 通過區塊鏈記錄電子證照的使用行為 便于事后溯源與追責。
深圳市統一政務服務app“i深圳”集成了區塊鏈電子證照應用平臺 目前已經上線了24類常用電子證照 北京東城區也在試行區塊鏈電子證照的應用。區塊鏈電子證照的應用仍處于試點階段 區塊鏈電子證照的全面推行還有賴于區塊鏈技術的不斷發展、基礎設施和服務的不斷完善以及民眾對區塊鏈認識的不斷加強。
電子票據:
紙質票據和電子票據在使用和驗證過程中存在不便保存、驗證復雜、二次報銷等問題。通過區塊鏈技術串聯多部門、多機構之間票據的生成、存儲、流轉等信息 票據產生和使用的全過程變化狀態存儲至區塊鏈上 由各開票機構加蓋電子簽章 保證電子票據的真實性、完整性和不可篡改性 為參與機構打造實時查看和追溯票據信息的可信基礎設施 極大地便利了票據使用者 也減輕了票據開具、審計的大量工作。對于票據信息的安全性 區塊鏈上的所有票據數據均為加密存儲 貫穿于電子票據流轉和使用的各業務場景中 授信訪問模式保障了票據持有人的隱私安全。
深圳市區塊鏈電子發票平臺是電子票據應用案例之一 由國家稅務總局深圳市稅務局推出的“區塊鏈電子發票” 實現了開票的加密處理 通過資金流與發票流的合二為一 實現了“交易即開票 開票即報銷” 目前累計開具發票已超過1000萬張 總開票金額達70億元。浙江省也于2019年上線了區塊鏈電子票據平臺 實現了醫保報銷憑證開具和報銷的線上化。
業務協作:
政府部門大多審批工作涉及跨部門協作 當前業務辦理通常以辦事者為主導 需到各部門開具材料證明。我國政府推進網上辦事、單窗通辦等業務辦理模式 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業務辦理效率 但其材料審核的難度和工作量依然很大。基于區塊鏈進行業務模式改造 打通各部門業務系統 形成一個安全可信的共享網絡 通過業務互聯和數據互通 優化政府服務流程 精簡業務審核模式 為辦事民眾提供更加優質和便捷的服務。
司法存證:
由于網絡的虛擬性和即時性 很多電子證據難以即時采集、有效固證和驗證真偽。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電子證據的取證、存證、固證和驗證 對存證和取證各個環節的詳細信息進行全面記錄和及時共識 充分發揮區塊鏈技術不可偽造和不可篡改的優勢 確保司法證據擁有較強的法律效力 為電子網站的司法監管提供了有力手段。
最高人民法院建設的“人民法院司法區塊鏈統一平臺” 聯合了多個地方法院、國家授時中心、公證處、司法鑒定中心等 利用區塊鏈技術防偽造、防篡改的優勢 降低了電子數據的存證成本 加強對電子證據的認證 目前已完成超過1.8億條數據上鏈存證固證 并支持鏈上取證核驗。趣鏈科技為浙江省市場監督局打造了基于區塊鏈的電子證據平臺 對接各大監測系統和取證系統 將采集到的違法違規的電子證據及時固化 為后續司法有效性校驗提供有效支持 為其在電子商務市場監管方面提供證據固定和采集的有效手段 助力市場監督局電子商務市場監督與信用體系建設。
資金監管:
傳統建筑工程行業 工程分包鏈條長 分包商融資難 如工程款不能及時到位 易造成違約轉包、責權不明、資金被挪用、工期延誤、工程欠薪等重大風險 對最終工程質量造成影響。我國勞務工薪市場規模巨大 工人數量眾多 因此政府對于工程款項撥付的監管需求迫切。區塊鏈技術可以串聯政府監管部門與銀行業務系統 通過智能合約實現資金劃撥的穿透式支付和全鏈路監管 將數據上鏈存證 支付鏈路可查 可有效滿足政府部門對工程項目資金監管的需要。
雄安新區管委會將區塊鏈技術與征遷安置工作充分結合 搭建了區塊鏈征拆遷資金數字管理平臺 充分利用區塊鏈上數據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點 實現征拆遷測量信息記錄、征拆遷項目與合同信息記錄、征拆遷資金撥付審批、資金支付結果查詢等全流程鏈上管理 使征遷資金撥付工作公正可信 降低人工操作和校對風險 提升征遷資金撥付效率 增強透明度。
數字身份:
區塊鏈能夠為個體、企業、機構等實體創建數字身份 作為現實世界中身份的映射。數字身份信息以公私密鑰的形式進行驗證和確認 由數字身份對應實體持有私鑰 通過驗證密鑰形式進行確認 如電子證照的授權 電子資產的支付和轉讓等。數字身份還可以與物聯網相結合 對物理實體身份進行標識 對物聯網設備的所屬主體、基本信息和行為進行確權。
公安部eID數字身份鏈是區塊鏈在數字身份領域的一次嘗試 以eID數字身份為統一的個人身份標識 結合eID電子簽名和區塊鏈技術 鏈接個人各維度數據的數據流通服務平臺。公安部eID數字身份鏈以“保護用戶數據前提下實現多個信息系統的數據互通 推動數據流通和開放”為核心理念 以維護個人數據權利為原則 在不做數據整體遷移的情況下完成數據的開放和流通 有效整合分散異構的數據資源 快速消除 “信息孤島” 成為集個人身份認證、簽名授權、區塊鏈存證為一體的完整解決方案。
市場監管: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委托浙江省市場監管局開發建設的“全國網絡交易監測平臺” 實現了全國電商平臺實時交易合規性監管。該平臺采用國產自主可控的聯盟鏈技術 將監管平臺與各個司法機構形成信息共識節點 對涉嫌違法的商品和監管行為本身實施電子證據保全;利用聯盟鏈的多中心和高可用特性 真正實現了互聯網行政管理的“穿透式監管”。
精準扶貧:
中國建設銀行采用國產自主可控聯盟鏈平臺開展扶貧救助工作 實現救助資金穿透式管理 切實精準到戶、精準到人 目前已累積投放精準扶貧貸款1億余元 有力助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項目通過區塊鏈技術難以篡改、可追溯的特性促進公眾監督氛圍的形成 解決傳統的社會治理過程不夠透明、結果缺乏信任等難題 促進各方信息趨于真實 加強對違法行為舉證 將現代科技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責任編輯:Y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