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發布即時零售三公里模式,京東到家總經理李昌明:與抖音有競爭也有合作

導讀 原標題:京東發布即時零售三公里模式,京東到家總經理李昌明:與抖音有競爭也有合作 ...

原標題:京東發布即時零售三公里模式,京東到家總經理李昌明:與抖音有競爭也有合作

出品|搜狐科技

作者|漢雨棣

10月18日,京東發布了以“幸福三公里”為主題的京東即時零售三公里模式。2023年以來,京東到家新增上線門店超13萬家,截至二季度合作品牌商約300家。京東到家目前已上線超40萬家全業態實體門店,業務覆蓋超2000個縣區市。

京東零售CEO辛利軍表示,即時零售是京東零售一大必贏之戰。京東到家總經理李昌明透露,今年雙11京東到家將聯合超40萬實體門店提供“全品類免運費小時達”服務,同時將投入上億元資源扶持新上線商家及中小商家。

京東到家總經理李昌明就即時零售的競爭局面、增長趨勢、與B2C電商的關系等話題與搜狐科技等媒體進行了對話。以下為對話實錄(經編輯)

媒體:無論是達達還是友商,其實都是回到了盈利的過程。即時零售行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新的增長機會在哪里?

李昌明:這是今年特別典型的行業現象,特別是互聯網公司過往是靠高速的增長拉動市值,今年大家紛紛走向盈利,這確實跟現在疫情之后的生意形態是息息相關的。特別是超市板塊為主的業態。在低增長的大環境下,大家會變的更加精打細算一些。我們內部也講精細化運營的事情,二季度達達能在這個時段盈利是很重要的事情。

當然,盈利不代表著要漲價,很多人把零售商盈利和漲價掛鉤,但實際不是這樣的,今年京東也在強調價格,強化低價心智,對于零售來上,產品價格服務是最主要的。作為平臺臺還是希望把同質又低價給到消費者,讓消費者買到更好性價比的商品。

媒體:最近拼多多等都在做即時零售的布局,即時零售的市場會有什么新的競爭?

李昌明:首先,整個行業要發展,還是歡迎更多的玩家進來。今天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發布的行業報告中也提到,2030年要到3.6萬億元,這個想象空間很大。去年按行業統計是5000多億,所以也非常歡迎更多玩家進來。確實每家的基因不一樣,我們在跟行業交流的時候也發現,京東到家是從KA出發的,最早向我們從沃爾瑪、永輝,甚至于像蘋果等等連鎖出發的,再往小店走。我們現在的已經開始從KA邁向平臺化。京東是目前市面上唯一一家具有O2O+B2C完整布局的,特別是供應鏈布局的一個平臺,這個依然是我們接下來競爭的主要競爭力。

(與抖音等)有競爭也有合作關系,比如抖音的即時零售業務有部分是達達快送在做的。這些既有競爭的關系,也會有合作的關系。

媒體:馬上到雙11了,三公里模式能不能在雙11期間可以有效拉動零售和其他方面的增益?

李昌明:雙11來說給消費者準備了非常豐富的活動,類似于一分購、爆品秒殺。現在已經在緊鑼密鼓的測試當中,在雙11當中會打通與主站的秒殺功能。大家可以打開京東首頁,最上面有小時達。搜索都能出來小時達的業務,所以小時達在京東的業務主站滲透的越來越豐富了。

另外,我們也會加大新商小店的扶持力度,在雙11期間,一方面是流量的扶持,另外也會有費用補貼的扶持。助力新商合中小門店在雙11期間能夠有更好的銷售。

媒體:未來幾年,即時零售行業會不會經歷一些新一輪的變革,能不能具體分析一下會有怎么樣的變化?

李昌明:目前來看,其實虛倉(注:只在線上銷售,線下形態為經銷商服務商網點)在接下來的半年,新的供給模式能更好的滿足消費者差異化的商品需求,但實際對它的管理和供應鏈整合能力挑戰還是非常大的,所以現在很多的虛倉發展到即時+的時候會有規模不經濟的問題,會遇到瓶頸的。傳統的線下商超也有合作,包括物美都在加快線上數字化轉型。各種業態都隨著即時零售的變化而變化,傳統零售商轉型的時間窗口我們估計可能只有一年,傳統的這類零售商業務轉型成功了,大家就都發展了。如果其中有些商家轉型不是那么順利的話,可能會被一些新的業態所代替。

媒體:目前下沉市場用戶對即時零售的接受度和認可度如何?體現在數據上,下沉市場占比以及年下單頻次有沒有提升?

李昌明:這兩年下沉市場的增速非常快,得益于兩個方面,一個是供給的提升。另外消費端的變化,最早接觸即時零售的這波人,是大城市時間比較金貴的這些人,更愿意選擇即時零售的服務。很多待過大城市的人去到小城市,回到了老家,這個也使得這一兩年即時零售下沉市場的發展加快。

今年我們推出了“代理城市”的方式,現在在很多低線城市在廣泛的招城市代理服務商,通過城市代理的方式發展京東到家的業務。代理城市選擇目前GMV排名100以下的城市。前100城市還是會繼續采取直營的做法,代理城市業務剛開始布局。

媒體:我今天在大會上聽了一句話,即時零售未來的市場規模會超過電商,這句話在您看來是未來會實現的嗎?即時零售和電商物流各自優勢在哪里?

李昌明:之前也有報道是說2026年會到萬億,這次說是2030年到3.6萬億。總的來說,還是說明行業是向好的,要不然也不會有這樣的關注度和這么高的預期。

對于京東來說,我們是在摸索邊界,但不一定是就一定要切分開即時零售和B2C電商。回到之前全渠道的邏輯,其實是為了滿足消費者不同需求,有不同的履約方式,不同的業務形態,不同的服務方式,都是為了滿足不同的消費者需求。將來B2C和O2O對京東零售來說是整套的方式。

京東到家接下來一兩年的重心在推動幾個事情,一個是全品類,第二個是京東主站的小時達滲透。目前小時達在京東用戶內的滲透還是個位數。我們希望在接下來2-3年里,能夠基于京東APP內實現30%左右的用戶滲透率,相信這事情會很快推進。再一個是平臺化的事情,這個是我們自己發展的歷程問題。京東到家最早是按KA(Key Account 重要大客戶)邏輯在發展,入駐平臺上最早還是連鎖商家為主。現在用平臺化的營銷方式、運營方式,要繼續加快中小門店的拓展。今天講到了3-5年內,我們門店要超過200萬家,目前是剛剛過40萬家。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