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北京宣布:“拆遷”退出歷史舞臺,從此不再有“拆遷戶”!這個制度也被廢止…

導讀原標題:重磅!北京宣布:“拆遷”退出歷史舞臺,從此不再有“拆遷戶”!這個制度也被廢止…3月末,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公布《北京...

原標題:重磅!北京宣布:“拆遷”退出歷史舞臺,從此不再有“拆遷戶”!這個制度也被廢止…

3月末,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公布《北京市征收集體土地房屋補償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其中擬對征收宅基地房屋的安置方式進行規定,并明確貨幣補償標準。

根據《辦法》,“拆遷”將退出歷史舞臺,以“搬遷”代替,同時房屋拆遷許可證制度也被廢止

或將告別“拆遷暴發戶”

《辦法》擬明確,征收宅基地房屋的,應采取房屋安置、貨幣補償方式予以補償,被征收人可以選擇其中一種方式。

符合房屋安置對象認定條件的,可以選擇房屋安置方式或貨幣補償方式,有條件的地區也可以選擇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方式;不符合房屋安置對象認定條件的,應當實行貨幣補償方式。

實行貨幣補償的,宅基地房屋補償價值=宅基地區位補償價×宅基地面積+宅基地房屋重置成新價。

對于補償標準,《辦法》擬規定,北京市按照一戶一宅的原則給予補償,嚴格控制宅基地面積補償標準。一戶一宅的宅基地面積補償控制標準:對認定為1982年(含)之前的宅基地,最高不超過267平方米;對認定為1982年以后的宅基地,最高不超過200平方米,具體宅基地面積補償控制標準由各區人民政府根據本區實際確定。

《辦法》還對非住宅房屋的補償進行了規定,表示應采取貨幣補償的方式。貨幣補償包括非住宅房屋重置成新價、搬遷補助費、設備搬遷和安裝費及停產停業損失補償費。公共公益設施確需遷建的,應當遷建。

根據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公布的起草說明,此次《辦法》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要求,將集體土地房屋“拆遷”改為“搬遷”,廢止房屋拆遷許可證制度;規定集體土地上房屋搬遷補償納入征收集體土地征收程序,實現征地與房屋搬遷同步實施,各項補償方案、標準廣泛聽取村民的意見。

對于被征收人合法權益的維護,《辦法》強化了以房屋安置方式為主,做到安置房先行,安置房源為期房的,盡量縮短安置周期。還本著“限高、擴中、托底”的原則,確定安置房安置面積。對宅基地面積超過補償控制標準的部分,只給予貨幣補償;對宅基地面積低于宅基地審批最低標準的,置換安置房面積按照最低標準的一定比例計算。

針對北京市集體土地非住宅房屋補償政策空缺的問題,《辦法》設立專章,規定以貨幣補償為主,停產停業損失補償要結合用途、經營狀況、納稅情況等因素確定。

《辦法》公開征集意見時間為2023年3月31日至2023年4月29日。

真正把各類權益賦予農民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4月6日通過微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此次政策有一些新的提法,也受到了很多討論,涉及拆遷制度的廢除和搬遷制度的建立、征地和房屋搬遷需要同步、強化房屋安置尤其是現房安置模式、補齊非住宅的補償政策等。”

“廢止房屋拆遷許可證制度,將集體土地房屋‘拆遷’改為‘搬遷’,這一規定頗受網友關注,可以通俗理解為‘沒有拆遷戶’的概念了。當然從字面理解來說,拆遷更強調拆的動作,而搬遷則強調安置的功能,此類表述也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導向。”

嚴躍進認為,政策對農民的權益給予了更大保障。從“拆遷”到“搬遷”,其背后的主動權發生了重要變化。拆遷的實施主體是地方政府,而搬遷的實施主體是農民和集體經濟組織,真正把各類權益賦予給農民。尤其是對于此類農民的搬遷權益給予保障,有助于在征收補償、房屋安置等方面做好相關工作。

對于非住宅房屋補償,嚴躍進認為:“此次政策專門針對非住宅房屋補償設立單獨一章,其和大城市的集體土地征收等情況密切掛鉤,確保此類領域征收方面有更好的法規指導。政策提及,非住宅房屋補償,應采取貨幣補償的方式。貨幣補償包括非住宅房屋重置成新價、搬遷補助費、設備搬遷和安裝費及停產停業損失補償費。”

記者|王佳飛

編輯|段煉 陳夢妤 杜波

校對|王月龍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向本公眾號后臺申請并獲得授權

【無懼震蕩,黑馬選手再次名列前茅!冠軍即將揭曉,圍觀高手角逐!】

周四,上證指數大幅震蕩,收盤點位幾乎持平,半導體板塊漲勢喜人!雖然大盤震蕩,但是也有黑馬選手展現實力,排名迅速提升。收盤,第一名“每經網友34432”收益率40.58%,繼續穩居第一,第二名“你們倆也是夠了”收益率40.11%,排名上升17名,第三名“每經網友35015”收益率37.44%,排名上升11名。現在,前兩名的收益率已經非常接近了,冠軍究竟是誰?周五收盤揭曉答案!下載安裝每日經濟新聞APP,圍觀學習高手交易技巧!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