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新京報零碳研究院2022綠色發展峰會在北京舉行,在“科技、金融助力‘雙碳’進程”分論壇上,晶澳科技高級副總裁孫廣彬提出,實現雙碳目標,還需與雙循環經濟發展相結合,在內循環方面體現為節能減排與大力發展新能源行業。
孫廣彬介紹了晶澳科技自身的三大可持續發展理念——Green to Green 共建綠色循環,Green to Grow 共謀綠色發展,Green to Great 共創綠色未來。他表示,政府已經從綠色政策、綠色金融和綠色環境方面都給企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企業也應持續努力,實現產品創新、人才培養,并具備全球綠色發展的意識。
此外,孫廣彬還提到,隨著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啟動在即,國際貿易中碳排放相互認證的問題尚待解決。他呼吁政府相關部門進行準備,推動碳排核算、碳市場互通、碳足跡互認,幫助企業更好應對。
在“科技、金融助力‘雙碳’進程”分論壇上,晶澳科技高級副總裁孫廣彬發言。
實現雙碳目標可與雙循環經濟發展相結合
二十大報告提出,要積極穩妥地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目前距離2030年碳達峰尚有八年時間,其間可能遇到哪些挑戰?孫廣彬認為,“雙碳”目標的提出,可以說是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方向性政策,而實現這一目標,還需與雙循環經濟發展相結合,在內循環方面體現為節能與大力發展新能源行業。
他表示,據國際能源署預測,2022年至2027年期間,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將增長2400吉瓦,未來五年可再生能源將占全球新增電力裝機的 90% 以上。到 2025 年初,可再生能源將超過煤炭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力來源。預計其在電力結構中所占的份額將增加10個百分點,到2027年達到38%。中國已經連續多年是全球最大的光伏裝機市場,并將在未來仍保持高速增長。因此新能源應用加上節能減排,將助力實現內循環的綠色經濟發展。
至于外循環,孫廣彬表示要重視我國與世界經濟體之間對碳排放的共同研究,能夠互相認證,這樣才能讓我國的低碳產品在全球貿易中應用于他國市場。
具體到晶澳科技自身綠色低碳發展的探索,孫廣彬介紹了公司的三大可持續發展理念。其一,Green to Green 共建綠色循環。據悉,晶澳科技在全球占有約14%的市場份額,向135個國家出口產品,截至今年三季度,累計出貨量達到115GW,相當于每年為地球實現減碳1.5億噸。
其二,Green to Grow 共謀綠色發展,孫廣彬表示,晶澳科技秉持著“穩健增長、持續盈利”的經營理念,攜手上下游合作伙伴構建“零碳”生態圈,通過光伏這一零碳技術的快速成長,惠及利益相關方,實現共同發展。
其三,Green to Great 共創綠色未來。孫廣彬稱,晶澳科技不僅向全球提供綠色產品,也通過光伏扶貧、慈善捐贈、救災助學等多種形式,實現偉大企業之夢想。
政府創造綠色發展條件,企業也應付出努力
孫廣彬表示,我國政府在制定雙碳目標與實現這一目標的進程中,結合我國實際國情,指出的發展之路有秩序、有節奏、有方向,即使是碳排放較高的產業,也有時間通過綠電交易、技改降碳、能效提升、碳抵消等途徑在經營發展的同時實現自身碳中和。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能夠在我國這樣一個優秀廣闊的平臺上發展綠色經濟,非常令人振奮。”孫廣彬提到,晶澳科技成立于2005年,2007年先在納斯達克上市,后于2019年回歸A股。而晶澳科技之所以能夠專注綠色發展,與我國金融政策的大力支持關系緊密,晶澳科技回A股上市、增發、綠色貸款之所以都能順利落地,進而支撐產品研發、新設備投入、全球市占率提升,都離不開金融市場對于綠色金融、綠色產業的扶持。
“我們政府已經從綠色政策、綠色金融和綠色環境都給企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企業也應付出相應的努力。”孫廣彬在發言中表示,企業自身應積極實現產品創新助力持續減排,培養對可持續發展了解的人才,同時具備全球綠色發展的意識。他也提到,晶澳科技自身綠色發展的投入極為巨大,但這條路必須走。
孫廣彬也提出,國際貿易中碳排放相互認證的問題尚待解決。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也即將啟動,預計將對我國產品出口歐洲產生重大影響,晶澳科技現已遇到來自法國、韓國、意大利等國提出的產品碳足跡認證要求。孫廣彬呼吁,在國際雙邊貿易中政府相關部門應進行準備,推動碳排核算、碳足跡互認,幫助企業更好應對。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朱玥怡
編輯 陳莉 校對 賈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