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我國全民健康信息互聯互通將再上新臺階 每個居民擁有一個功能完備的電子健康碼

導讀央廣網北京11月10日消息(記者胡波)國家衛生健康委等部門近日印發《“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規劃》。根據規劃,以普及應用居民電子健康碼...

央廣網北京11月10日消息(記者胡波)國家衛生健康委等部門近日印發《“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規劃》。根據規劃,以普及應用居民電子健康碼為抓手,建立居民以身份證號碼為主、其他證件號碼為補充的唯一主索引,推動“一碼通用”。到2025年,每個居民擁有一份動態管理的電子健康檔案和一個功能完備的電子健康碼。規劃的出臺,是為了破解哪些難題?又有哪些亮點?

新一代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給我國醫療健康行業帶來諸多改變。高度的信息化和網絡化帶來的一個好處,醫療過程時間縮短和距離的拉近,不僅大大提高了醫療的效率、質量,也實現了資源的高度共享。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屆專家咨詢委員會成員、北京大學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說,當前我國在醫療衛生健康的數字化發展方面,已經走在世界前列。

《規劃》提出的發展目標是,到2025年,我國初步建設形成統一權威、互聯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臺支撐保障體系,基本實現公立醫療衛生機構與全民健康信息平臺聯通全覆蓋;二級以上醫院基本實現院內醫療服務信息互通共享,三級醫院實現核心信息全國互通共享。全員人口信息、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和基礎資源等數據庫更加完善;數字健康服務成為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居民擁有一份動態管理的電子健康檔案和一個功能完備的電子健康碼。李玲說,現在的電子健康碼只等同于行程碼,不是真正的健康碼,而規劃中提到的健康碼,才是真正的電子健康碼。“在這次規劃里面,可以預測的是,未來的電子健康碼,它就是真的健康碼,把你所有的健康信息集成起來。”

規劃列出了8個方面主要任務,包括深化“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體系、完善健康醫療大數據資源要素體系、推進數字健康融合創新發展體系等。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汪玉凱認為,8個體系化規劃思路清晰,目標明確,意味著2025年我國全民健康信息互聯互通將再上新臺階。

汪玉凱說:“健康醫療和每個人都有關系,作為一個信息化研究專家學者,我認為醫院之間是互相分割的,電子病歷也不能共享。傳統管理上的體制機制壁壘,是實現互聯互通的一個很大的障礙。按照這個目標,在三年以后,全國的三級醫院要在全國進行共享了,基礎設施我認為沒問題,難的還是實現互聯互通,數據資源共享,業務上的共享聯動,這些還是相當有難度。8個體系化規劃的思路非常清晰,目標非常明確。如果真正把這些都構建好,我們國家的整個醫療行業信息化將再上新臺階。”

對于最新出臺的《“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規劃》,李玲表示十分期待。“十四五的全民健康信息化的規劃,是推進健康中國戰略的一個強有力的支撐。這個規劃基本上就是實施全民健康信息化的一個藍圖,照著這個藍圖就可以去實現,未來中國一定會擁有世界一流的全民的健康信息化體系。”李玲說。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