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嘉興11月10日消息(記者張圣琪 楊柳青)2022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工業互聯網論壇于10日在烏鎮舉行。本次論壇以“數字化賦能產業鏈重構”為主題,圍繞工業互聯網發展的理論與實踐問題,進行深入交流和研討。
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工學部主任楊華勇稱,目前能夠深切地感受到數字技術賦能產業創新發展。以數字化智能化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提升,是改變制造業生產方式、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和趨勢。
阿里云張建鋒:工業互聯網應用將更多由生產線工人開發
論壇上,阿里云智能總裁張建鋒表示,工業互聯網對數字化技術的應用不斷深入,從工業物聯、到工業互聯、再到產業互聯的發展,需要繁榮的應用生態。這需要多方參與的生態建設,也將得益于低代碼的普及,他認為未來越來越多的工業互聯網應用將由生產線的工人來開發,進一步加速創新,繁榮應用生態。
他認為,工業互聯網的發展首先從工廠設備開始,AIoT技術的應用可以把工廠的普通設備變成數字化設備,讓這臺設備能夠被數據化、在線化;其次,在產線和車間內實現互聯,通過智能化,提高生產效率;最終,在工業互聯基礎上,聯通產業鏈上下游,讓市場變化與生產要素精準匹配,提升產業鏈協同效率、重塑產業生態。
張建鋒表示,未來工業創新將更多依靠一線工人,像釘釘這樣的低代碼平臺能夠讓幫助工人實現數字化、快速創新。目前,低代碼已經在工業領域廣泛應用,讓一線工人也能開發系統應用。
張建鋒認為,工業互聯網將不止于此,未來還將更進一步,從工業互聯走向產業的互聯。這需要統一的IT基礎設施、數據化智能化的技術,以及繁榮的應用生態。在這些基礎上,企業可以高效的連接供應鏈和產業鏈,實時感知市場變化,提高生產效率,加速創新。
華為張平安:工業軟件急需向第四代云化工業軟件轉型
華為公司高級副總裁、華為云CEO張平安表示,工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專業的工業軟件。從供給來源看,全球工業軟件的供給54%來自美國、40%來自歐洲、只有6%來自中國。美國、歐洲的工業軟件,經過多年的發展,已擁有成熟的內核技術、豐富的工業知識和數據,構建了很強的生態。對于新進入者來說,形成了較高的產業壁壘。從軟件形態看,當前工業軟件主體是單機軟件。基于單機架構的第三代工業軟件存在使用門檻高、成本高、交付周期長等問題。為應對工業數字化轉型的需求,急需向第四代云化工業軟件轉型。
張平安指出,中國工業軟件要突破壁壘、快速崛起,最關鍵的成功要素有兩個:一是充分利用云計算框架變革的機會窗,聚合大量懂工業知識的科學家,構建工業軟件底層根技術。華為云正聯合國內工業軟件產業的伙伴,引入大量科學家和行業專家,基于AI、并行調度、GPU加速等核心技術,在云上構建幾何模型建模、圖形渲染、數據模型驅動等10大工業軟件內核引擎,在云上構建工業基礎資源庫,讓工業軟件伙伴能基于這些根技術,少走彎路、不重復投資,快速地構建起不同工業領域的專業軟件,并從第三代單機工業軟件快速升級到第四代SaaS工業軟件,實現彎道超車。二是充分開放企業的工業場景,牽引國內工業軟件的發展。華為已經開放了電路設計、機械結構設計等場景,通過華為的業務需求,牽引相關的軟件企業不斷進步。張平安表示,希望有更多的企業能把自己的業務場景開放給國產工業軟件,幫助國產工業軟件快速成長。
螞蟻集團蔣國飛:產業鏈協作數字化是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重要方向
“產業鏈協作數字化是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重要方向。”論壇上,螞蟻集團資深副總裁、數字科技事業群總裁蔣國飛指出,工業互聯網一類聚焦于智能制造,一類聚焦于產業鏈的數字化協作。前者主要解決生產效率的問題,后者主要解決交易效率的問題。無人工廠24h不間斷生產、智能機器人包攬重活累活……5G、工業操作系統、大數據等技術的成熟應用,優化了工廠的設備管理和生產流程,幫助工業企業降本提效。
在蔣國飛看來,生產效率解決之后要著眼于打通產業鏈在生產制造、倉儲物流、銷售等上下游環節的數字化協作,推動各方之間的信任合作和價值分享,提高交易效率。這類似在物理世界里,各個城市之間要構建交通網絡,讓人和物快速流動,從而提高城市間的產業合作效率。
他表示,圍繞構建產業鏈上下游的數據協作網絡,在數據價值流動的整條鏈路上,都需要創新的數字技術來支撐。如物聯網技術確保數據源頭可信;區塊鏈技術確權登記,促進數據可信流轉和公平分配;隱私計算技術構建數據安全合規的流轉通道,讓數據可用不可見;人工智能技術釋放數據價值。在產業協作的整個數據鏈路里,要借助安全科技來保證底層系統安全,數據安全和業務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