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生活動態:固態硬盤SLCMLC及TLC三種閃存差別在哪

導讀跟大家講解下有關固態硬盤SLCMLC及TLC三種閃存差別在哪,相信小伙伴們對這個話題應該也很關注吧,現在就為小伙伴們說說固態硬盤SLCMLC及TLC

跟大家講解下有關固態硬盤SLCMLC及TLC三種閃存差別在哪,相信小伙伴們對這個話題應該也很關注吧,現在就為小伙伴們說說固態硬盤SLCMLC及TLC三種閃存差別在哪,小編也收集到了有關固態硬盤SLCMLC及TLC三種閃存差別在哪的相關資料,希望大家看到了會喜歡。

  硬盤,拿來存儲數據,存儲單元絕對是核心元件。在固態硬盤內部,NAND即閃存顆粒是一種非易失性存儲器,即斷電后仍能保存數據,被大范圍運用。它幾乎占據了整個SSD制造成本的70%以上,不夸張地說,選SSD實際是在選擇閃存顆粒。

  先跟大家梳理一下SLC、MLC及TLC三種閃存差異:

  根據閃存顆粒中單元存儲密度的差異,閃存又分為SLC、MLC及TLC三種類型,SLC單層式存儲,存儲密度最低、寫入數據時電壓變化區間小,壽命最長,穩定性最好,多數應用高端企業級產品。

  MLC閃存,多層式存儲,雙層存儲電子結構,存儲密度高于SLC,壽命在3000-5000次,應用民用中高端SSD上。而TLC 閃存,也是目前最流行閃存芯片,存儲密度是MLC的1.5倍,成本最低,使用壽命也最短,在1000-1500次,穩定性也是三者中最差的。

  MLC與TLC差價可以理解,那么同是MLC或TLC 差價那么大?

  現在大家看到電商平臺上,SSD的售價差異很大,比如同MLC與TLC,差價200-300元,很大部分是閃存決定的售價。但是不同品牌之間的MLC SSD或者是TLC SSD,售價也有差異,當然除了品牌溢價、售后服務質量等方面外,里面的閃存也是有“貓膩”,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討論的話題。

  這,還要從一片完整的晶圓說起……

  如上圖,這就是晶圓,一般有6英寸、8英寸及12英寸規格不等,晶片就是基于這個晶圓生產出來的。晶圓上一個小塊,一個小塊,就是晶片晶圓體,也名Die,經過封裝之后就成為一個閃存顆粒。

  那晶圓是怎么切割成晶片的呢?

  晶圓生產出來之然,首先經過切割,切割成一個一個的晶片Die,然后測試,將完好的,穩定的,足容量的Die取下,封裝成為日常所見的NAND Flash閃存芯片。

  像切割玻璃塊一樣,總是會剩下一些邊邊角角的“角料”,沒法使用的。如上圖,那被摳走的一部分,就是黑色部分,是合格Die,留下來那些Die,要不是不穩定,要不容量不足,要不部分損壞,要不完全損壞的,原廠考慮到質量保證,會宣布這種die死亡,嚴格定義為廢品全部報廢處理。

  原片跟黑片的概念已經清晰了

  晶圓生產出來后,合格的die被工廠留下繼續封裝成顆粒,不合格的die單元成為殘次品被拋棄不用。 這一留一拋,就是我們所說的“原片”與“黑片”。

來源:卡飯網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