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時報:3年之后 這個配置比發動機/變速箱更重要

導讀新時代汽車款式各式各樣,智能,電動,等等,那么有幾個小伙伴知道汽車本身的知識呢,我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不會很關注這些,那么小編收集到了

新時代汽車款式各式各樣,智能,電動,等等,那么有幾個小伙伴知道汽車本身的知識呢,我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不會很關注這些,那么小編收集到了關于一個汽車動態知識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幫助。

  最近有傳聞表示,起亞Imagine概念車將要量產了。

  說實話,一開始我對這個車完全不感興趣,畢竟電動概念車每次車展都一大堆,我都看麻木了。

  正準備草草瀏覽一眼并點擊右上角紅色叉叉按鈕之際,我發現

  ………

  Imagine中控那里居然有21塊屏幕,它們像多米諾骨牌那樣依次排開,不知道Imagine的設計師(據說是起亞歐洲設計副總監GregoryGuillaume)是不是從這里獲得了靈感:

  這堆屏幕能實現什么具體功能我們暫時無法知曉,但光這個陣勢就能嚇到不少人。

  不過話說回來,概念車夸張的設計往往因為各種(錢)原因不會出現在量產車型上,但拜騰就不一樣了,量產車和概念車有著一樣大的屏幕,開車更像在打PS4。

  寫到這里,估計很多人有話要說:

  “屏幕太大會讓司機分神!不安全!”

  “我們要實體按鍵!不要屏幕!”

  越來越大的屏幕讓不少人反感,但回顧整個車載娛樂系統的發展,你會發現無論大屏幕多么讓人討厭,它始終會碾壓實體按鍵成為主流。

  中控“大”屏小歷史

  在索尼還在玩discman的20世紀80年代,飛利浦就把抗震CD機放進了汽車中控面板,而CD機上那塊單色屏幕可以說是車載屏幕的首秀。到了80年代末,豐田豪華轎車皇冠里面也有一塊基于CD機的彩色顯示屏。

  有意思的是在1986年,別克Riviera還擁有一塊支持觸摸功能的陰極射線管顯示屏,大概就是黑白gameboy那種效果。而到了90年代因為半導體水平比較落后,所以豪華車只能靠堆按鈕來實現豐富的功能。

  就拿俗稱“虎頭奔”的W140來說,哪怕是售價接近百萬的頂配車型也沒有一塊像樣的屏幕。

  直到2007年,第一代iPhone發布,“大屏”浪潮席卷了整個手機市場,當然車企們也意識到這點,中控屏幕借勢越做越大,還加入了電阻觸摸屏。

  為了不影響行車安全(當時車載屏幕反對派很多),不少豪華車聰明地把屏幕造成了可折疊設計,不用的時候縮進去,保持了內飾的整體性,用的時候才翻出來,相當別致。

  到了2012年,特斯拉發布了Model S,其中控內嵌的17英寸巨屏引起了業界廣泛的討論,這當中不看好的人占絕大多數,但7年后的今天,無論是全進口的特斯拉,還是合資、自主品牌的車型似乎都在努力把屏幕越做越大,與此同時我們也發現消費者對中控大屏的接受程度變得更高,這又是為什么呢?

12下一頁閱讀全文相關新聞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