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今日未來館“致不滅的你”亮相今日 集結30位重量級藝術家共啟未來之門

導讀 原標題:第四屆今日未來館“致不滅的你”亮相今日 集結30位重量級藝術家共啟未來之門2023年7月23日,第四屆今日未來館于今日美術館一號館...

原標題:第四屆今日未來館“致不滅的你”亮相今日 集結30位重量級藝術家共啟未來之門

2023年7月23日,第四屆今日未來館于今日美術館一號館拉開帷幕,并將持續展出至10月15日。本屆展覽以“致不滅的你”為主題,由今日美術館館長張然擔當總策劃,由王辛擔任策展人。

此屆展覽匯集了跨國籍、跨年代、跨領域的30位/組當代藝術家的54組跨媒介作品,展現了今日美術館對于全球語境下“藝術”“科技”“設計”三個方向的深度探索。

展覽超越了對于藝術與科技、現在和未來這兩組看似對立的主題的表層思考,嘗試進一步以國際化的視野和藝術史的研究角度去揭示跨越地域與時間的那些看似不可能的并置關系,通過將20世紀中期重要的藝術史案例穿插在當下的藝術創作語境中,邀請觀眾依據我們當前所具備的科技手段和所面臨的世界變局進行更加深入的人文思考。

嘉賓合影

今日美術館館長張然

策展人王辛:“策劃此次展覽的過程中,我把藝術史上比較重要的案例加入到當下最新的藝術和科技的語境之中,希望以豐富的媒介形式打破人們對于科學藝術展的認知。感謝今日美術館團隊和全體藝術家的努力,使得展覽圓滿呈現。”

策展人王辛

參展藝術家李佳寶:“我的創作經常會涉及到氣候問題、跨物種共創、可持續性未來,以及人性化的科技。此次的參展作品是《魷魚地圖》和《冰川往事》。非常感謝此次機會讓我與崇敬的藝術家們一同呈現此次展覽!”

參展藝術家李佳寶

參展藝術家江一帆:“我共有三件參展作品,分別是《一個星期天的早上》《零和博弈》和《假期》。我的創作通常從一個想法、一個故事開始,使用繪畫、動畫、雕塑和表演等元素,探索科學、心理和魔法的灰色交叉點。”

參展藝術家江一帆

參展藝術家潘草原:“我展出的一件作品靈感源于馬王堆漢墓出土的T形帛畫。作品采用了堆漆、彰髹、螺鈿鑲嵌、識文描金等多種傳統髹漆工藝。同時,我試圖通過古老的漆藝技術物和中國傳統的具身性技術認知,來關照和重新審視以古代中國文明為代表的‘聯系性宇宙觀。’”

參展藝術家劉宗鷹:“為了打造此次展出的復古游戲《下海》,我們不僅在網上搜索老照片,還請在國內的家人前往老舊的街道去拍攝照片。我們的游戲主題是是反映八十年代社會變遷對于思維的沖擊。有趣的是,屬于那個時代的迷茫也會出現在當下的很多人身上。”

參展藝術家劉宗鷹

參展藝術家武子楊:“當我們去談藝術與科技的時候,不能只局限于聲光電(技術的簡單形式表現),而是以不同的層面去展現其對于不同國家、文化、社群所承載的不同意義。展覽將30多位來自不同地區和社群的藝術家聚集于此,去激發一個本不太有可能發生的一個對話,非常有意義。”

參展藝術家武子楊

展覽的標題和主題來自2021年的動漫系列《致不滅的你》。該動漫故事講述了一個無定形的外星實體,通過居住在不同物種的生命周期中,形成各種形式的無機物、植物、動物,直至化身人類的故事。片中所描繪的“跨物種變形”是由上一個宿主的死亡引發的現象,它不僅擴寬了當下科技語境對于“智能”的定義,也具化了人文學科中有關情感、哲思的經驗論述,以更廣泛的時間尺度重新刷新了我們對于過去、現在、未來的認知。

基于該動畫片的故事背景,該展覽同樣希望引領觀眾沉浸在一系列令人振奮的藝術和哲學觀點中,進而更加深刻地了解科學技術對我們的想象力、心靈乃至生活的啟迪意義。

雕塑家野口勇(Isamu Noguchi)在1947年為人類之后的紀元建造的紀念碑,象征著人類文明在浩瀚宇宙中的存在印跡;青年藝術家江一帆使用動畫、表演和雕塑等媒介,展現疫情期間人際關系的微妙隱喻;瓦利德·拉德(Walid Raad)通過裝置、表演、錄像和攝影的方式,探索歷史事件如何影響身體、思想、文化和敘事.....

展覽避免明確的觀展動線,鼓勵觀眾在觀看之時通過空間的暗示尋找不同媒介、主題作品之間的“互文”關系。開放式的策展理念使得展出作品不再拘束于傳統意義上美術館空間所象征的“白立方”之中,而是成為“懸浮”在自由空氣中的“任意門”。在此,觀眾得以暫時脫離現有的時空,靈活穿梭于“開放性”時空中,串聯起關于過去、現在、未來之間的對話。

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群體,

將如何詮釋藝術與科技的關系?

不同時代的藝術家又對宇宙,

有著怎樣不同或相通的認知?

科技與藝術將會帶領“今日”的我們,

走向怎樣的“未來”?

相信每一位步入展廳的觀眾,

都能在展中尋找到自己的答案。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