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布藝來為小伙伴們解答以上問題,企業發生資產收購,對于其企業所得稅該如何征收相信這個話題很多人都不知道吧,下面大家來一起看看吧
一、資產收購征收企業所得稅特殊性處理是怎樣的
(一)轉讓企業的所得稅處理
1、收購資產轉讓所得或損失的處理
如果資產收購符合特殊性處理條件,按稅法規定轉讓企業可以暫不確認收購資產的全部轉讓所得或損失。但應確認非股權支付對應的資產轉讓所得或損失。
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非股權支付對應的資產轉讓所得或損失=(被轉讓資產的公允價值一被轉讓資產的計稅基礎)×(非股權支付金額÷被轉讓資產的公允價值)
2、取得受讓企業股權計稅基礎的確定
在符合特殊性處理條件的情況下,由于轉讓企業可暫不確認收購資產全部轉讓所得或損失,按照所得稅的對等理論,轉讓企業取得受讓企業股權的計稅基礎。應按被轉讓資產的原有計稅基礎確定。而不能按公允價值確定。
在不涉及非股權支付的情況下,轉讓企業應按被轉讓資產的原有計稅基礎加轉讓過程應繳納的相關稅費確認受讓企業股權的計稅基礎。
在涉及非股權支付的情況下,由于轉讓企業確認了非股權支付對應的所得或損失,因此按照所得稅的對等理論,確認受讓企業股權計稅基礎時應考慮已確認的轉讓所得或損失。
兩種具體確定方法:
(1)分步確定法
即先確定轉讓企業取得全部經濟利益的計稅基礎,再確定受讓企業股權的計稅基礎。
其中,取得全部經濟利益的計稅基礎=收購資產原來的計稅基礎讓環節應繳納的相關稅費非股權支付對應的資產轉讓所得或損失,這里全部經濟利益包括受讓企業股權和非股權支付兩部分內容。由于資產收購中確認了非股權支付對應的收購資產的轉讓所得或損失,因此非股權支付的計稅基礎為公允價值。這樣,根據上面的公式即可反推出受讓企業股權的計稅基礎。
(2)利用分解理論確定股權的計稅基礎
我們可以將轉讓企業的收購資產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用于換取受讓企業的股權;一部分用于轉讓,并取得非股權支付。由于資產收購時未確認受讓企業股權對應的資產轉讓所得或損失,所以只能按這部分資產的原計稅基礎確定受讓企業股權的計稅基礎。
(二)受讓企業的所得稅處理
1、收購對價涉及非貨幣資產的所得稅處理
需要注意的是,為支持企業進行改組改制。雖然稅法明確了資產收購所得稅處理的特殊性規定,但該規定只是允許轉讓企業遞延繳納稅款,而不涉及受讓企業的問題。因此,資產收購業務無論是否符合特殊處理條件,受讓企業均應對支付對價中涉及的非貨幣性資產確認轉讓所得或損失。
2、取得收購資產計稅基礎的確定
按照財稅[2009]59號文件的規定,如果資產收購符合特殊性處理條件,受讓企業應按收購資產的原有計稅基礎調整確定其計稅基礎。
二、資產收購征收企業所得稅一般性處理是怎樣的
(一)轉讓企業的所得稅處理
資產收購,對于轉讓企業而言,其實質相當于向受讓企業轉讓收購資產并獲得經濟利益。這里的經濟利益既包括貨幣性資產,又包括非貨幣性資產。因此,轉讓企業的所得稅處理主要涉及是否確認收購資產的轉讓所得或損失以及如何確定取得非貨幣性資產的計稅基礎兩方面的內容。
一般情況下,轉讓企業應確認收購資產的轉讓所得或損失,而按照所得稅的對等理論,以付出收購資產為代價而取得的非貨幣性資產的計稅基礎應按照公允價值確定。
(二)受讓企業的所得稅問題
資產收購,對于受讓企業而言,其實質相當于付出一定的對價購買轉讓企業收購資產。從而取得對轉讓企業的經營控制權。由于付出的對價可能涉及非貨幣性資產,因此受讓企業的所得稅處理主要涉及付出對價中包括的非貨幣性資產應否確認轉讓所得或損失,以及如何確定收購資產的計稅基礎兩方面的內容。
受讓企業以非貨幣性資產作為支付對價,一般情況下,相當于受讓企業轉讓非貨幣性資產,并以轉讓取得的經濟利益購買收購資產。
通過以上介紹我們已經了解了企業發生資產收購該如何征收其所得稅的問題和規定,所得稅計算公式也已經給出,在這里就不再重復說明。需要注意的是,資產收購業務無論是否符合特殊處理條件,受讓企業均應對支付對價中涉及的非貨幣性資產確認轉讓所得或損失。
以上是小保為大家整理出來的,希望看了會喜歡。